首页>检索页>当前

兰州大学地矿学院坚持每年组织大一新生开展野外勘察实习

一堂开设在祁连山的“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2-08-29 作者:尹晓军 刘雯 范文静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兰州大学,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背上行囊,顶着炎炎烈日,拿着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行走在中国西北,翔实记录着大漠的风沙、戈壁的荒芜和绵延的祁连山……

他们是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的教师和大一新生。从2019年暑期开始,学院就将这场环祁连之旅作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在这片迷人的土地上探寻地质的奥秘,守护大美祁连山。

一场独特的地质认知之旅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地形奇特,风景优美迷人,蕴藏着丰富优良的矿产资源,吸引着无数地质人前往勘察。但在祁连山区,气候多变、海拔高、紫外线强,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兰州大学地矿学院选择的这条环祁连山暑期地质实习线,路途长、地势险,很多学生第一次涉足有一种宛若坐过山车的体验。当第一次翻越海拔3600米、位于青海和甘肃交界口的当金山时,2018级本科生彭静就被眼前的金黄落日、皑皑雪山深深震撼。

“山特别高,特别陡峭。”在山顶上,当她和同学们把手伸到大巴车窗外,一面是阳光直射的温暖,一面又有如临冬日的寒冷,感受着心旷神怡的美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萦绕心间,“我觉得,大家对地质学野外实践的热情被激发了。”

用罗盘测岩石的产状和走向是野外勘察中极大的考验。每次开测前,教师站在高处,拿一块岩石或是一本书进行讲解,学生们围在旁边看。看是看明白了,但亲手实践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测一次,老师说不对,测第二次,老师也说不对。”2020级本科生段佳瑜说,不会怎么办?只能去问,再一遍一遍地测,在实习点用岩石测,回到酒店又拿书测。

探寻不一样的风景

2019年暑期,学院9名教师带着74名2018级本科生进行了首次环祁连山地质实习。在敦煌莫高窟,教师带着大家在洞窟外观察古河流的流向,感受岩层被河流冲刷过的痕迹,一种研究自然演变和历史变迁的使命感跃上心头。

“我们那一回可能也就停留了两三个小时,但那次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专业不单单只有理学的严谨,也有着文学和历史的人文气息。”彭静开心地说,专业所学的“砂砾岩层”“沉积物”到了讲解员那里,是承载着文化、艺术瑰宝的岩石和孕育出农作物与人类文明的黄土。

2021年7月,实习团队的大巴车从青海湖畔驶向青海湖南山。到了山上,面对天空、湖泊和远处绵延的山,以及山下成片的牛羊群,大家席地而坐,带队教师开始讲述起南山的形成,还有它和青海湖之间的关系。

对于地质专业的初学者来说,除了近距离感受青海湖“烟波浩渺水连天”的辽阔壮丽,了解青海湖沙体形成的地质过程,还需要踏上更高的地方,以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观察整体,从更系统和专业的角度来把握构造特点和山湖变迁。

将专注与热爱传递下去

2009年,何鹏举进入兰州大学地质学专业,上的第一门专业课是王金荣老师讲授的《普通地质学》。这时,他就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选择在兰大读研读博。2018年,他如愿成了地矿学院的教师,每一年都参与环祁连山暑期实习带队工作。

在很多人看来,地质学专业实践性强,要长期到野外去做考察研究,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很辛苦。何鹏举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到了“培养兴趣”,这也是每年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招收大量专业调剂生的原因,很多学生对地质学一无所知就踏了进来,“加深了解,培养兴趣”就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葛笑宇是专业调剂生,“实习期间,老师很关心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还会拿出手机照片很细心地跟我们讲解。”原本计划转专业的他在经历了暑期实习之后坚定了地质学这个专业,“感觉这真的是一门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学科。”

和其它暑期实习不同,环祁连山地质实习和绝大部分的野外讲解都是在全年级范围内进行。被问及原因时,教师戴霜用手指向了一簇花:“你看那朵花是红色的,那你就要给所有人讲它是红色的,要形成一致的认识。如果我给你讲了一种可能性,给他讲了另一种可能性,就形成了认识它的两种可能。”

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就是在这样细致周全的考虑与设计中,开启了初尝科学实践奥妙的探索之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刘雯 范文静)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