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家庭教育的新视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0 作者:白红梅 张金恩 韩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华民族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组织,在家庭中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基础性优势。当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由于大多处于祖国的边陲地区,地广人稀、民风淳朴,有着独特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充分重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融入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把握家庭教育存在的困难与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让家庭教育成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并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家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实现国家安全稳定、永续和平发展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新征程新目标新形势,更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家庭教育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中是最基础且影响力最强的教育形式,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树立五个认同有着深远影响。家庭如何发挥其最大效力,响应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要求,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有利于增强五个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家庭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途径,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在家庭教育中应着重培育孩子的家国情怀,创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家风环境,使孩子从小怀有一颗爱国的心,有利于形成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给子女讲述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最终汇聚为一个大家庭的伟大历程,有利于孩子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庭中的文化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家庭中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多观看五史相关的影片及视频,有利于孩子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做到全国一盘棋,以惊人的中国速度有效抑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父母为孩子讲解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利于孩子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总之,通过家庭教育让孩子增强五个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家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

家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入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政府、学校和社会教育为主要阵地,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中最基本的一环,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起到建立牢固基石的作用。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但有些家长由于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等因素影响,直接制约他们对家庭教育关注的内容以及其认识水平;有些家长或者无暇关照孩子,或者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尤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这一新的教育要求意识不高、认识不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涵缺乏深刻理解。同时,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水平的差距,加之一些家庭迫于经济压力,家长需要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以维持生活,对子女的陪伴表现为客观时间不足以及参与意愿较弱等问题,导致广大农村牧区的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缺失,致使家长很少有机会了解学校教育要求和孩子的成长发展。尽管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除了学业、安全、生活之外不知道还应该关切什么内容,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知之甚少或知之不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尚未有效融入家庭教育内容。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提出,要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新视点和新内容。国家与政府在顶层设计层面已给出较为科学完善的教育内容指引,但在实践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仍未有效融入家庭教育内容和过程。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家庭教育,除了凭借代代相传的生活经验与传统的家风环境之外,其他教育的内容、方式与理念主要通过学校、政府的宣传与指导等方式去获取,但由于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教育资源缺少,政府与学校对其进行指导较为困难且时效性不高,导致广大农村牧区的家庭教育内容更新升级缓慢。多数家庭教育依然停留于传统内容,而相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融入不足或缺乏创新。

对家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缺乏有效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由于我国家庭教育滞后,四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尚不成熟,家庭教育的指导通道和机制尚不完善,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无法对家庭教育作出及时而又适切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家庭教育已有法可依,但许多家长依然缺乏认识,往往将学校教育作为孩子的主要教育途径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作用。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不仅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保障,还要更新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运用符合家庭教育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些父母由于主客观因素无法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难以提高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或者关注片面,或者方法不科学,导致家庭教育始终收效不高。民族地区尤其农村牧区地广人稀的特点也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民族边陲地区人员居住处相对于城市来说较为分散与稀疏,而且每个村庄或乡镇之间的距离较远,这就需要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驻扎基层,但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起步晚,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较为稀缺,导致这些地方的家庭教育指导更加匮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丰富,它以五个认同为核心内涵,需要教育实施者具备较高的思想认知,才能深刻把握其时代价值。而家长并非专业的教育者,对于大多数普通家长来说,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指导,成为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性的瓶颈。

家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策略

针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当引导和激发家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融入家庭教育内容,在指导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采取更加具体化、实效化的措施。

完善指导方案和优化指导队伍,指导家庭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和教育意识。首先,各地区要制定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合作帮扶和指导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案,如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利用家校合作路径,发挥有效指导作用。其次,充分利用和发挥退休的教师、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组成指导团队,制定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激发小组的智慧优势、时间优势和老有所为的愿望,保证团队的积极作为,深入农村牧区做好帮扶和指导工作,提高家长的学习意识和家庭教育意识,指导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准确完整把握。再其次,发挥高校相关研究基地及专家学者的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深化研究,产出实践指导性强的成果,采取生动有效的方式方法,激发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意识和担当意识,引导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通过电视网络、宣传讲座等渠道,主动接触科学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学习并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同时,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思想与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陪伴与谈心等方式充分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与心理诉求,努力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科学的价值观念,培养家国情怀。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按要求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或家长课堂,以接触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更多的教育方法。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通过激励家长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使得每个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从容应对风险与挑战,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进程行稳致远。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现家庭教育内容更新升级。2022年正式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的专门立法,第十六条明确提出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是家长向孩子进行教育的媒介,家庭教育内容应当深刻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家庭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团结教育、诚信教育、爱国教育等优良传统,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发扬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并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和内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融入新时期家庭教育内容中。家长应当积极围绕五个认同,结合具体事例和家庭教育传统基础,开展生动具体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风环境。例如和孩子共同观看相关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从小爱党、向党的认同感;家长结合当下美好生活为孩子讲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陪同孩子一起了解和体验各民族传统文化,理解中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观念;陪伴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孩子认同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指导孩子理解疫情背景下能够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稳定的制度优势。总之,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家庭教育内容中,做到交融创新、常抓不懈。

破解家庭教育短板,优化四位一体协作体系整体效能。应充分调研和了解家长个体及群体的现实情况,建档立卡,做到家庭教育的指导更加实用化和具体化,紧密结合家长的生活和工作,帮助民族地区家庭有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首先,政府方面应合理投入家庭教育专项资金,有效组建指导团队,确保指导真实有效。其次,政府、学校、社区合力发挥作用,利用各种媒介做好广泛宣传工作和指导工作,尤其在疫情背景下,充分利用线上直播与线下举办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大家庭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让每个家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最新思想理论成果有及时的了解;在社会方面,应当培育更多更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建立较为密集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在社区、农村牧区为实施家庭教育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及时有效的协助与指导。同时在社区以及乡村的宣传栏及时更新符合新时代的宣传内容,例如抗事迹等,并适时举办一些社区活动增强民众凝聚力,打造共同体意识氛围。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方式做到对家长的培训与指导,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与学生观。

(作者白红梅系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张金恩、韩萍系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