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丁建宁代表:乡村振兴,教师要发挥教育引领者、社会建设者、文明倡导者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07 作者: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林焕新)每年全国两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都备受关注,这与乡村振兴国策密不可分。在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看来,乡村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与质态,决定着乡村教育质量,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力量;乡村教师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科技推广、乡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丁建宁说。

丁建宁认为,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教师有三重身份:一是教育引领者。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教师在乡村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阶段起着关键作用。乡村教师应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出发,为乡村社会培育一批有乡土情怀、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才。同时,要推动乡村教师成为扎根乡土的知识型人才,借助乡村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是社会建设者。乡村振兴,治理是关键。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乡贤典型,在调节维护行为规范、传道授业解惑、引领德治法治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振兴要重塑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定位,将知识、文化、技能和劳动等优势转化为乡村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以教育为核心的创新要素辐射到基层管理、经济发展、科技服务等社会治理各环节,助力乡村治理良性发展。

三是文明倡导者。乡村振兴,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铸就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引导乡村教师立足乡村生活,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本土教育资源,深化教育对象对乡村发展的认识,激发其对乡风文明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强化其投身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对于如何打造乡村强师,丁建宁建议:一要注重生源选拔匹配度,把好入口关。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择优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为乡村地区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教育家。二要注重人才培养精准性,把好培养关。着力开展新时代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乡村定向师范生厚植教育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筑牢信念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注重融合养成与特色培养相结合,在培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推动通识培养、特色培养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三要注重乡村教师赋能持续性,把好发展关。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平台资源优势,在政策制定、教育培训、技能提升、课题研究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持续赋能乡村教师成长。

丁建宁介绍,近年来,扬州大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养“三宽四得”型人才(“宽博知识、宽精技能、宽厚素质”“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得来”),这一理念与国家提倡培养“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队伍目标不谋而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