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举行

探索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展览研究教育传播等突破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15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高毅哲)5月12日,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组织、政府机构、高校博物馆、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领导及负责人参加论坛。据介绍,论坛通过深入研讨与交流,促使博物馆从业者直面新冠疫情对博物馆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探索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展览、研究、教育、传播等工作的突破与创新。

5月12日,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召开。主办方供图

本次论坛,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致辞中表示,高校博物馆作为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正是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传媒博物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建馆十年来,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作为首家国家传媒类博物馆的功能,在行业内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获得较好影响力。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传媒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服务高校、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社会服务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主办方供图

北京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向德春认为,论坛讨论的主题“‘时’与‘势’: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正是博物馆界面临的一个重要改革和创新方向。近年来,新技术越来越多渗透到博物馆建设中并取得良好成效,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当顺势而为,搭上全媒体的快车,不断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推动我国文博事业大发展。同时,文博事业发展的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对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就进一步推动高校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发展质量以及创新管理体制的三点建议:高校博物馆要系统收藏相关学术领域的实物资料和实物性研究成果,建设有特色和含金量的馆藏体系;要在服务高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同时,积极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要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高校博物馆多为学校内设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身份,要探索多种方式,赋予高校博物馆法人主体和地位。

论坛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作了题为“博物馆要成为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赛道和新引擎”的主旨演讲,解读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培育、建设和发挥博物馆的力量;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作了题为“创意为坚,共融共生—新时代下文博数字化的新动能”的演讲,从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角度出发,深度剖析了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这些承载着不同文明基因和血脉的文化内容焕发新的活力,更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曹三省作了题为“面向深度虚实融合的数字文博创新发展与应用场景”主旨演讲;北京元一畅想创始人谢浩作了“云原生图形引擎打造IVWP文博宇宙”主旨演讲。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艾静芳在总结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时向高校博物馆同仁提出建议和期望。“中国特色高水平的大学,不仅是优势学科和科研成果的体现,更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所在。从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博物馆事业起源于高校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艾静芳说,期待高校博物馆在“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次论坛还为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进行了颁奖。据悉,2022年11月,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共吸引了全国各地87所高校博物馆提交作品,作品规模和参赛质量再创新高。经专家认真、客观、公正的评审环节,本次活动共选出一等奖9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35个、优秀作品奖25个,同时评选出优秀视频制作、优秀策划创意、优秀融媒传播、优秀指导教师奖各5名。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