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新载体 深化融合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5-08-07 作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西藏教育工作的主线,创新载体,深化融合,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主渠道,上好思政课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全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开齐上好思政课,在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小学全面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成为学生筑牢思想根基的第一课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指导幼儿园使用《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谣绘本》专题教材、小学使用《中华民族大家庭》专题教材、初中使用《中华民族大团结》专题教材、高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和讲座,构建大中小学各学段有序衔接、课堂内外有效拓展的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材体系。

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守正固本与创新赋能相结合,学校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推门听课,开展滚动调查,强化日常指导,把讲好道理作为思政课本质要求,广泛应用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小组学习、问题解析、学生讲述的形式,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强化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精准补充学校思政教师。严把教师入口关,把能够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作为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纳入教师招聘考察环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原理集体备课会,举办中华民族大家庭专题课程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水平。组织开展全区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通过教学展示、专家点评、交流研讨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成果,为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学习与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拓宽新场域,用好大课堂

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推进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改革试点,研制三年试点行动计划,明确5项任务、14条工作措施,成立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指导委员会,出版《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儿读本》《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读本》。西藏大学获批成为中央统战部等四部委设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3—2025年周期)建设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成立西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创新中心,并入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各基地围绕中央和区党委的重要部署,切实发挥研究、咨询、评价、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等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走深走实。

强化实践教学。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教育实践活动,挖掘抗震救灾思政素材,组织策划大中小学格桑花开映初心 强国有我创未来开学第一课,动员各级媒体在主要版面、黄金时段发布相关新闻;开展雪域奋进六十载·强区有我启新程馆校共建活动,开发现场实践教学资源;设计理论研修+实践研学活动路线,组织开展老西藏精神实践教学观摩活动,上好行走的思政课,有效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拓展育人渠道。以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格桑花开向太阳·高原儿童心向党西藏少年儿童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全区六一少儿文艺汇演,300名学生以歌舞、朗诵、卫国戍边情景剧等形式,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开展话剧《珠穆朗玛》进校园活动,4000余名大中小学师生观看演出;联合网信办开展我与网络e起成长主题手抄报征集活动。

搭建连心桥,推进三交

优化交往交流交融环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族学生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习实践、网络空间等各方面交流互动,深入实施爱我中华播种行动,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教育实践活动,举办石榴花开迎大庆 同心共筑复兴梦全区青少年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大赛,吸引6000余名青少年参与。持续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基本实现小学生每天诵读不少于20分钟、初中生每天诵读不少于30分钟。

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成效。充分依托东西协作、对口帮扶、教育组团式援藏机制,常态化组织师生赴区外参观考察、访问研学,学习交流7000余人次。从2021年起,连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创建499所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0所学校荣获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2所学校(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名教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通过示范校创建工作,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成效,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夯实基础项,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巩固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成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等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评价体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材使用、教学教研、资源保障实现全覆盖。坚持巩固国家、自治区、地市、县区、学校5级培训机制。十四五以来,通过国培”“区培计划项目累计培训教师16万人次,新招聘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标。如期完成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80所学校创建为国家级、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成2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成16个有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标准化测试站。

提升社会面推普质量和成效。编译出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词典(藏文对照)》、《普通话1000句》(汉藏对照版),开发并印制发放3.2万本《西藏自治区农牧民语言文字学习读本》《农牧民规范汉字学习手册》及藏汉音频资源。对全区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专项经费进行全程监管,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作为高素质农牧民培养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开展农牧区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并覆盖所有县区,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29636场次,覆盖38.85万人次。

有效保障语言服务能力。切实发挥4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作用,建立“1+1”长效对口建设模式,开展经典浸润乡土特色帮扶,通过宣传引导,深入课堂规范展示,走进村口打造中华文化展示平台,把抽象的符号、说教变成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让中华文化浸润雪域边疆乡村。各高校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实用技术知识+推普培训,积极组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深入农牧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西藏大学开发公益性推普软件易言,西藏民族大学创办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学习与交流公众号,助力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下一步,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将指导各地各校持续聚焦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拓展实践载体,深化三交活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不断完善长效机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徐杨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