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家事也是国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十分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教育部印发通知,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以下简称“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帮助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拓宽择业范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双千”计划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双千”计划聚焦国家战略、区域产业和市场需求,针对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60个建设方向。各地各高校聚焦急需紧缺产业领域加快“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发挥“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优势,通过跨学科的专业设置、灵活的学习制度、更精简的培训周期和侧重应用的实践导向,精准匹配、更好满足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双千”计划坚持以提升应用能力为核心。“双千”计划紧扣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以本科、高职(专科)中高年级学生培养为着力点,坚持应用能力提升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助力毕业生在离校前迅速提升就业能力。各地各高校开设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三类“微专业”,通过与就业市场人才急需领域结合,拓展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实用技能,同时聚焦科技革新和产业发展趋势,促进高校毕业生知识融合创新,提升高校毕业生岗位胜任力。基本素质提升类、专业技能训练类、人工智能应用类、实习实践类四类职业能力培训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岗位的基本情况,掌握胜任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助力毕业生尽早就业。
“双千”计划坚持以促就业为目标。将促就业实效作为开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的重要评价指标。一方面,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推进教育内外协同,供需对接前置,整合教育、培训、就业资源,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促进相关专业学生尽早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各高校将“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好常态化监控,重点考核学生参与度、去向落实等情况,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反馈及去向落实情况,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过程。
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抓就业。高校作为实施“双千”计划的责任主体,将计划实施与高校人才培养整体改革协同推进,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学合作,强化支持保障,进一步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以“双千”计划新成效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原载2025年第13/14期《中国高等教育》)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