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赵鹏 李玲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与抗战精神,近日,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沂’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学子踏上沂蒙大地,在重走红色足迹中深挖沂蒙精神内涵。
为了让宣讲兼具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出发前,团队成员埋首于文献、音视频资料,梳理沂蒙革命脉络。面对堆积如山的素材,一场热烈的“头脑风暴”在团队中展开:聚焦“沂蒙红嫂”的巾帼大爱?突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血肉联系?还是融入“今昔对比”展现精神历久弥新?最终,大家决定融合多元视角,搭建一个贯通历史纵深、激发情感共鸣、关照现实价值的宣讲框架。
抵达临沂,团队首站便拜访了关键人物——于爱梅。她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也是学院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的指导教师。在于爱梅家中,学子们凝神倾听她讲述奶奶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革命后代、母亲张淑贞救治伤员的感人事迹,以及她本人20余年来奔波全国各地义务讲解沂蒙精神的故事。随后,团队成员们循着革命印记,先后走进东夷文化博物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地标。
参观过程中,宣讲员们边看边思边议,随时打磨讲稿。他们依托真实历史场景,就地开展沉浸式宣讲并同步录制微视频。“这里的语气可以再沉重些,更能传递对英烈的缅怀之情。”在“导演组”的建议下,一段3分钟的视频,往往需要反复拍摄近十次,只为呈现最动人的效果。
“亲临历史现场,才真正读懂‘军民同心’这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付出。这是沂蒙精神最滚烫的注脚,也是抗战精神在此地的生动写照。”成员李泽森感慨道。
据悉,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播撒红色火种。此次实践成果将转化为一系列微宣讲视频,持续拓展“云端思政课”的覆盖广度和影响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