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阳光学院:党旗领航聚“三力”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5-08-14 作者:陈婉萍 龙超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当《沂蒙山》的旋律响起,先辈们的事迹以及坚定的信仰,让我热泪盈眶。”近日,在阳光学院,一场以红色歌剧《沂蒙山》为代表的课程展演落幕,这是艺术学院教师党员李月华歌剧课程第三年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成果展示,也是阳光学院党建引领,创新育人模式的写照。

近年来,阳光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发展路径,创新育人模式,充分激发党支部书记的“头雁”引领力、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凝聚力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战斗力。

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载体是阳光学院党员教师探索教学方式的新尝试,其中党支部书记的“头雁”引领力至关重要。目前,阳光学院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国家级“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以及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省级“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4个。

“让历史活起来,得先让学生动起来。”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负责人周鑫博士带领支部党员发起“船政基因计划”,将船政文化深度融入广告设计、插画设计等课程教学。通过对船政古街、铁胁厂等历史建筑纹样的数字化转译与创新设计,将船政元素转化为可视化符号,创作出《中国船政文化城》绘本。

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施玮博士的乡村振兴课堂则像一场“田野调查”,数年来,她带领支部党员深耕乡村振兴课程思政改革。在宁德市屏南县北墘村,施玮蹲在黄酒作坊里,指导学生林晓用AR技术给酒坛印上“孝”字文化标识。“传统酒坛变成文创商品,能够帮助村特色产品‘走出去’。”如今的北墘村变为3A级景区,还有学生团队留下来开发“敬亲酒”系列产品。

多年来,阳光学院始终坚持将教师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现已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福建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5个。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坚持“项目在哪里,支部党员就跟到哪里”,近5年累计攻克50余项产教融合难题。学院项目“盲人地图”首版推出后收到“触感不够,需要声音”的反馈,项目党员小分队面对问题,不断优化智能地图新功能——指尖轻触反馈地名、语音交互解锁详情等。负责“盲人地图”项目的党员教师罗成立教授说:“我们的团队正以地图为媒,构建盲人专属的‘虚拟社群’,让他们也能跨越山海,听见彼此的声音。”

智能建造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欧建良博士带领支部党员研发出无人机光电吊舱,以大倾角小视场方式看清楚200米距离的地面车牌号码,为南极科考提供了技术方案支持。

阳光学院还鼓励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战斗力,助力产学研融合。在光泽县宏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烟农只需拍摄烟田照片,上传至“烟叶种植面积智慧核查平台”系统,AI便会自动统计烟株数量,误差率低于3%。这是阳光学院黄风华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党员与企业联合研发的系统,已成为当地烟草管理的“标配工具”。

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张其春教授说:“学者的价值,在于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一次调研,他发现福建省“循环不经济,经济不循环”的问题,这也成为他立志攻克的难题。张其春率先在国内开展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研究,开启长达十余年的科研征程。十余年间,他带领团队用脚步丈量省内外30余个再生资源产业园,不断将学术研究聚焦现实痛点,成果被负责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有关部门采纳。

阳光学院始终坚持“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教师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五年教师党员荣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及以上荣誉838人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陈婉萍 记者 龙超凡)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