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扎根宁夏乡村学校,秦春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她以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照亮无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躬耕坚守的执着信念,在贫瘠土地拓出教育绿洲;更以启智润心的教育智慧,于“小学科”中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教育家精神在她身上体现为:在艰苦而又平凡的坚守中,成就有温度、有力量的生命教育。
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的操场上,望着远处连绵的贺兰山影,二十余载光阴仿佛在晨风中舒展。作为一名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自问:教育家精神究竟是什么?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怀,还是柏拉图“教育乃心灵转向”的哲学思辨?20余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育家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谈心、每一个教育瞬间的具体行动。它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绝对忠诚中,蕴藏在对学生成长的深切期待里,闪耀在突破困境追求卓越的执着中。
初心如磐:在贫瘠土地上播撒教育的种子
2004年9月,当我第一次踏入良田中学的校门,脚下的黄土与远处移民吊庄的土坯房,构成了我对这所学校的最初印象。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移民的子女,这里的孩子眼中既有对知识的渴望,又藏着对未来的迷茫。家长们攥着我的手反复叮嘱:“秦老师,娃就交给你了。”那粗糙手掌里的温度,成了我坚守至今的动力源泉。
用爱架起心灵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是我当班主任时最深刻的体悟。
那些年,我养成了“早七晚九”的作息。清晨陪学生晨读,课间和他们一起游戏,傍晚在宿舍检查内务。记得2015届有个学生田某,初一入学时黑黑瘦瘦,鼻涕总挂在脸上,上课爱走神,下课却敢爬树掏鸟窝。家访时他父母说:“读几年书就去打工,家里3个娃,供不起。”我摸着孩子的头说:“知识能让你脚下的路变宽,想不想试试?”
从那天起,我成了田某的“专属监督员”。上课故意多提问他,让他无法走神;放学后把他留下,逐题讲解错题;周末拉着他一起整理笔记。有次他数学考了全班第一,偷偷塞给我一把炒瓜子,说:“秦老师,我妈种的,可甜了。”那把带着泥土气息的瓜子,比任何奖励都珍贵。后来,他考入复旦大学,他来与我告别时,我用一个月工资买了台笔记本电脑,他红着眼眶说:“秦妈,我会成为医生,回来帮咱老乡。”如今他在上海某医院实习,每次视频都要说:“是您让我知道,农村娃也能有大梦想。”
这样的故事,在20年里不断上演。
用坚守回应时代的召唤。这些年,因为突出的带班成绩,我收到了一些城区中学的邀约,我看着墙上学生们获得的竞赛奖状,想起孩子们第一次考上重点高中时全家的欢腾。最终婉拒了,“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有人为他们指路”。
有人说我傻,放着城里的好条件不要。可他们不懂,当你亲眼见过一个孩子因为教育改变命运,见过一个家庭因为孩子的成功而焕发新生,就会明白:教育者的价值,不在于所处的位置,而在于所照亮的范围。良田镇的移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我留在这里,不是牺牲,而是选择——选择成为他们梦想的见证者与助力者。
20年来,我送走了4届毕业生,看着他们走进高中、大学,成为教师、医生、警察、军官、工程师……每当有人问我“后悔吗?”我总会想起初到学校时,一位老教师说的话:“教育就像种庄稼,春播秋收急不得,你得等得起,更得守得住。”这份坚守,或许正是教育家精神中最朴素的底色。
匠心育人:在“小学科”里开拓大天地
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是知识,更是打开世界的钥匙。20年来,我始终坚信:农村孩子不该输在数字起跑线上。
让科技之光照进乡村课堂。2004年的良田中学,只有5台老旧电脑,连基本的办公需求都难以满足。我看着学生们路过电脑房时好奇的眼神,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用上电脑。2005年,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落地,学校建成第一间计算机教室,我成了全校第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第一次上课,孩子们摸着键盘的手都在抖,有个女生小声问:“老师,电脑是不是很贵,不会弄坏了吧?”我蹲下来握着她的手说:“别怕,电脑就是工具,就像锄头是农民的工具一样,越用才越顺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自费买了一套积木机器人。课余时间,十几个孩子围在教室里拆装,零件散落一地,却没人舍得弄坏一个。2010年,我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带学生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有人说“城里孩子都难获奖,咱农村娃别瞎折腾”,可我偏不信。
从年级里挑出5个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我们组成团队。没有教材,我就自己从网上找资料,打印出来订成小册子;没有上课时间,我就利用午休和周末,把他们叫到教室辅导。最难的是讲算法,那些抽象的逻辑关系,别说孩子,有时候我自己都得琢磨半天。有次讲“递归”,讲了3遍孩子们还是摇头,我急得嘴上起泡,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想到可以用“套娃”来比喻——大娃里套二娃、二娃里套三娃,取出来的时候得从最小的开始,这不就是递归的逻辑吗?第二天我赶紧买了套娃,拿着教具一讲,孩子们一下子就懂了。
到了比赛报名的时候,每人需要交100元报名费,5个孩子就是500元。那会儿我工资不高,可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没犹豫,自己掏钱给他们报了名。备战一年后,我们去参加比赛,5个孩子里,有4人获自治区级奖项,其中1人拿了全国一等奖——当年宁夏只有两个孩子获此殊荣。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在公交车上哭了,说:“老师,原来我们也能行!”那天我才明白,所谓差距,很多时候是被“不可能”的想法吓出来的。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学生打破这种自我设限。看着孩子们胸前的奖牌,我忽然觉得:农村孩子的科技创新梦,从来都不该被地域限制。
在磨砺中追求教育的卓越。同事们称我为上优质课的“钉子户”,因为只要有比赛,我肯定报名。有人说:“都评上高级教师了,还折腾啥?”可我知道,每一次备课都是重新审视教学的机会。我最开心的不是获得荣誉,而是找到更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2013年,我牵头成立“金凤名师工作室”,后来又担任自治区首批“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这些年,工作室培养出十几名市级骨干教师,辅导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百余人次。有人问我秘诀是什么,我说:“把每个学生当成璞玉,把每堂课当成艺术品,教育的匠心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打磨里。”柏拉图说“教育乃心灵的转向”,我深以为然——教师的匠心,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转向爱、善与智慧的全面发展。
精神传承:对教育家精神的当代诠释
20年来,突出的教学业绩也让我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我深知,真正的教育家精神,不在奖杯里,而在学生的成长中,在乡村教育的改变里。回望来时路,我对教育家精神有了3点深刻的体悟:
教育家精神是“四有”标准的践行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标准是我20年教育生涯的灯塔。作为教师,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良田中学,有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我不仅要教他们知识,更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记得有个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我带他参观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告诉他:“游戏是别人编的,你想不想自己编一个?”后来他成为机器人竞赛的种子选手,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更让我确信:理想信念是在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四个引路人”的担当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四个引路人”的定位,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在乡村学校,这种引领尤为重要。
从良田镇走出去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工作,他们的选择,正是“奉献祖国”的生动诠释。我常对学生说:“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既懂技术又有情怀、既见世面又恋故土的建设者。
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我坚持“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用编程制作家乡地图,用机器人模拟农业灌溉,这些看似简单的实践,其实是在播撒创新的种子。
教育家精神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短板,也是希望所在。20年的经历让我确信:改变乡村教育,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
学生给村里的老人普及智能手机用法,教他们视频通话、在线挂号,组织“数字助农”活动。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事,其实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知识能帮到乡亲,学习的意义就变得具体而真切。
如今,学校的计算机已经更新到第三代,学生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走进”故宫、“参观”航天基地,但我依然会鼓励他们去田间地头,告诉他们:“屏幕里有世界,泥土里有根基。”乡村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让学生同时拥有数字思维与乡土情怀。
继往开来:以教育初心照亮前行之路
20年前,我带着“用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来到良田镇;20年后,我依然走在这条路上。这些年,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不是雕刻,而是生长。田某的转变不是因为我讲了多少道理,而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被期待的力量;学生们对科技的热爱,不是因为设备有多先进,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探索的乐趣。
真正的教育,应该像贺兰山的阳光,平等地照耀每个孩子;像黄河的水,默默地滋养每块土地。它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着眼于长远的成长;不在乎奖杯的多少,而关注心灵的丰盈。这或许就是教育家精神最核心的内涵——以虔诚之心对待教育,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常常想起那些清晨的校园——学生们在操场上晨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脸上,像镀了一层金边。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也是我坚守的理由。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良田镇的20年,我始终践行着这句话。未来,我依然会做那个手持教育火炬的守望者,照亮农村孩子的前行之路,也照亮中国乡村教育的未来。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徐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