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儿童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资料图片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杜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下简称“学前学普”项目)是以帮助3—6岁不会普通话的彝族儿童,在学前阶段能够“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的一个项目。其中学会普通话的基本要求是听懂、会说、敢说、会用,养成好习惯的基本要求是讲卫生、懂礼貌、爱学习。7年多来,该项目在大小凉山地区20个县(市区)累计惠及77万名学前儿童。学龄前儿童基本实现“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的项目目标。
“学前学普”项目始于2018年。2018年7月,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四川凉山州17个县市开展试点。2019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纳入乐山市两县一区。“学前学普”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负责组织协调,并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人民政府、北京华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言公司”)、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好公司”)共同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在中国社会帮扶网建设学前学普信息系统,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技术保障工作,按3年内每培训合格1名儿童补助1000元的标准筹集技术保障资金。两市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统筹规划城乡幼儿园,优化调整布局,支持薄弱村级幼教点提档升级;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双证”达标率达到96%。华言公司、三好公司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开展教学研究,组织示范带教、现场观摩活动;开展幼教园点辅导员和幼儿教师培训;招募具有幼教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督导员开展巡点督导。
“学前学普”项目实施7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项目覆盖区县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5%,在园儿童普通话合格率为98.96%。经第三方评估显示,大小凉山地区在园儿童普通话合格率为98.96%,毕业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为99.19%,优秀率为59.88%。根据第三方评估,“学前学普”对儿童打好幼小衔接的语言基础产生重要影响,且参加过“学前学普”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均有明显提高。第三方评估认为,“学前学普”不仅有利于控辍保学,也通过“小手拉大手”,推动了当地移风易俗,更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学前学普”得到彝族群众的欢迎、社会的认可,收到明显效果。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