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书伴青春

发布时间:2019-01-29 作者:刘 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时候,书对于我来说是奢侈品。从老屋柜子里翻出一本老版的《七剑下天山》,尽管缺页又破旧,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小将呼延庆》在暑假里被我翻了好多遍,现在脑海里还常常浮现那个身跨骏马、飞奔而来的英武小将。

10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位代课教师周老师,除了水红绸的羽绒服,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她那竹制书架上满满一架子的书。周老师说,谁先背完课文就可以到书架上选书看。于是,我每天背课文写作业特别有劲头。可惜周老师在学校待了一学期就走了,临走前送了我一本厚厚的汉语大词典,每当闹书荒的时候,我就拿那本汉语大词典解馋。直到现在,我偶尔还有读词典的习惯。

进师范的那一年,每个月几十块钱的生活费,三分之一给了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囫囵吞枣,饥不择食。一次语文课上,我忍不住将看了一半的《绝代双骄》藏在语文书下面,正聚精会神地沉醉其中,老师走过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拿起小说,对着满脸通红的我说:“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读这些是不够的,学校图书馆还有许多书,更值得一读。”

当我走进图书馆时,也走近了鲁迅的犀利,朱自清的柔润,席慕容的温婉,汪国真的真性情……除了文学,还有历史、哲学、科幻,书让我足不出户却能遨游天地,与先哲对话,与经典同行。一本本书伴随我的青葱岁月,18岁那躁动的青春也被安顿得安静平和。

一转眼,成家立业,我好读书的习惯也遗传给了女儿,女儿小时候每晚都躺在我的臂弯满书里找认识的字。丈夫也是个书迷,每天晚上一家三口都沉浸在书的海洋。

从教20多年,只要一有闲暇,我就会把学生带到草地上阅读。阳光下,我和孩子们各捧一本书,倦了就躺在草地上眯一会,孩子们一半是喜欢读书,一半是喜欢这样的悠然自得。我其实就想让孩子们懂得,书是温暖的,阅读是美好的。于是,孩子们每每总问,老师,今天我们作业都做好了,可不可以带我们一起读书。我含笑说,当然可以。他们又是一片欢腾。

为了让男孩子也喜欢上读书,我买了沈石溪的全套动物小说放进班级书橱里,还有福尔摩斯探案集,《海底旅行两万里》《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终于,平日里喧哗吵扰变成静心阅读的安静祥和。六年级时,孩子们进入了青春期,因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身体的小秘密而惶然失措。我便给孩子们推荐了《好爸爸说给男孩的悄悄话》《妈妈说给青春期女儿的悄悄话》。孩子们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身体变化,紧蹙的眉头变得舒展,又找回了原来的阳光自信。

送走了一批批学生,沈石溪的小说也换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毕业后学生每次回来,我都会与他们聊聊读书情况。我希望,书能浸润他们的心田,给予他们贴心的关爱,更能铸就他们人生的脊梁。

近几年,我的阅读更多地转向佐藤学、陶行知、李镇西、于永正、王荣生的作品。《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的榜样力量,《静悄悄的革命》中的润泽课堂,《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中的精准教学,《我的教育视野》中的世界教育……每读一本就使我增益不少,我希望自己也能在阅读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30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