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莫要夸大“抢位”现象

发布时间:2019-02-26 作者:李福忠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年春节晚会的小品《占位子》主题积极,也极具现实意义,揭示了什么都给孩子“抢”好的,却不知道花时间陪伴孩子的问题。

这个主题呼应了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然而,由于小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中不少场景过分夸大了事实,其负面效应不可小觑。

一是家长绑架学校。为了给孩子选一个所谓好一点的座位,确有部分家长托关系、找门路讨好班主任,但像小品里那样,家长越过班主任,到班里给孩子抢座位,以至于打起架来的事件却闻所未闻。安排座位本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如果家长如此干涉,班主任的工作就没法干了。

这个小品可能会引起某些家长的效仿,把手伸得过长,不仅干涉班主任排座位,还可能干涉学校安排教师任课等,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二是渲染了“C位”的作用。小品中说“孩子在班里的位置,决定将来在社会的位置”。几位家长挖空心思抢占“C位”,也就是“黄金座位”。班里的“黄金座位”到底是什么地方?家长认为,“C位”就是中间靠前的位置,直视黑板,不近不远。学生坐在这样的座位上就能保证学习效果吗?

其实,班里没有所谓的“黄金座位”。如果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做到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认真完成作业,哪个座位都是“黄金座位”。

其实,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黑板在正中,大屏幕挂在边上。在两侧听课,也不都是斜视。再者,班主任排座位大多实行每周轮换制度,比如教室里有三排座位,第一周A排在中间,B排在左侧,C排在右侧;第二周A排调到右侧,B排调到中间,C排调到左侧,以此类推。更何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每个人都是“C位”。

看了这个小品,笔者为什么担心会有副作用呢?本小品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方法。欲扬先抑本应该以“扬”为主,以“抑”为辅,而本小品为了追求“笑果”,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过度渲染“占位子”,对于家庭教育“陪伴”的重要性,只在结尾喊了句口号、贴了个标签而已。

影视作品是把双刃剑,把握好分寸很重要。但这个小品分寸没把握好,过度夸大了抢座位的现象,不但没有达到教育效果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给本就焦虑的家长更添焦虑。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平泉市城区中心校)

《中国教师报》2019年02月27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