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本期读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儿童地球村”的遇见

发布时间:2019-02-26 作者:本报记者 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当学校教育走出“知与行的困境”,就会诞生有趣且有意义的别样生活。比如,“儿童立场”的坚守,言说与行动之间的距离就需要无限别出心裁的设计去弥合。

有这样一所学校。校园里有专属于学生的“银行”,可以自己投资理财;有专属于学生的“医院”,学生可以在“医院”看病和学习医学知识;有专属于学生的“邮局”,学生可以重温过去书信交流的方式;有专属于学生的“出版社”,学生可以出版自己写的书……还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职业岗位”。总之,这里的学生过着一种“儿童自治”的校园生活。

他们有自己的节日,书包节、换牙节、单车节;他们在生活中流通着自己的“货币”。不仅如此,学校里还有属于学生的自创课程。学生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从各自的经验和特长出发,开发了不少有意思的课程。比如五年级学生张涵彬开发的《玩转PPT》课程,面向3-5年级学生公开授课;四年级学生冯健翔开设《走近动物》,通过线上平台,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对外开放,直播间里经常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小朋友的点赞刷屏。这是相信学生的结果,也是他们“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理念的落地,这个“自己”不只是老师,还指向学生。当然,在他们眼中,其实所有的人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儿童”,而所谓的“年龄差”不过是“儿童”变成了“长大的儿童”而已。

这就是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清英外国语学校。在这所学校,你想象中的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被重新命名为充满诗意和无限想象的“理想国”“童话城”“呼噜岛”……校园里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的去处:和声广场、汉字博物馆、童话馆、百家姓大道、科创空间、汉字长城、花果山,等等,还有校园无线网全覆盖、云桌面工程、魔法棒评价系统、电子班牌、纳米黑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他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试图将学校构筑成时时可学的生活岛、处处能学的课程场、人人在学的交流圈、技术助学的研究园,将学校改造成一个学生迷恋的“儿童地球村”。

按照清英教育人的设想,“儿童地球村”是一个生活的空间、体验的空间、学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交友的空间、互相欣赏的空间、共同生长的空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世界教室。

教室是清英学子诗意生活的地方。这里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主题文化馆。春季学期,学校以“向中国文化致敬”为主题,把每一间教室对应打造成56个民族主题馆,从研究民族历史文化、服饰美食、名人舞蹈等多个维度,让课程探究中的知识闯关问答、思维导图、研究报告、民族特色游戏和自制民族美食成为微社会中市场交易的商品;秋季学期,学校以“向世界文化致敬”把班级打造成“一带一路”65个国家主题馆,通过学习各国语言、风俗习惯、体验各国生活方式等多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变课程产品为“儿童地球村”微社会中的国际贸易。

地球村是一个独特的“儿童集合体”。“儿童地球村”的主人是学生,他们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儿童自治委员会。这里由学生自己制定规则、自己策划活动,自己管理秩序。“儿童地球村”里所有的岗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习得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素养。校长奚亚英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岗位体验,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发现、探索、创造,这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儿童地球村’。”

“儿童地球村”的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去年底,应部分学生的要求,学校成立了学生自己的出版社——“千寻出版社”,为具有创作梦想的孩子搭建成长平台。第一批受惠的是14位8岁的二年级孩子,他们成为“千寻出版社”的首批签约小作家。目前,出版社已“出版”15本原创绘本,后来相继有182本师生著作在这里出版发行,学校还专门为他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目前,全校已有32%的学生有了自己的专著。

学校有一个叫“CK小镇”的地方,是集创意、创新和创业于一身的儿童展示平台,是企业、家庭和学校有机合作的联动基地。每月第四周星期五,是“儿童地球村”村民进行“经济交易”的时间,各种创业活动应运而生:手工DIY、岗位体验、市场调研、股票市场、动态巡演等活动。

儿童在进入“CK小镇”之前,要接受10节理论课、5节实践课的专业课程培训。“CK小镇”将基金会、典当行、保险公司、拍卖行、证券交易所和超市作为构筑小镇发展的基点,模拟真实的贸易流通,创生属于小镇自己的运营模式。

儿童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位设计一项服务或产品,并设法申请获取童心基金会的启动资金,然后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出售自己的服务或产品;拿到盈利或工资之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入别人的产品,继续拓展业务,或转而做其他的投资。孩子们可以选择和应聘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职位,写简历、申请工作、面试,然后上班工作,领取薪水,付税、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确保所在机构和个人收支的平衡。

“CK小镇”流通一种货币叫“清英币”。在孩子们眼里,清英币远比人民币更珍贵。因为学校每个月举行的“儿童地球村日”活动需要用清英币进行交易,好玩的手工作品拍卖要用清英币,好看的电影入场券要用清英币购票,好吃的美食要用清英币购买,诱人的游戏都要支付相应的清英币才能体验……

小镇的生活真实展现了儿童世界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探究。小镇的每一天都有不同寻常的期遇,在这里孩子们与创业相遇,与创新相遇,与创造相遇,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属于自己行读世界的经济思维。

在奚亚英眼中,“CK小镇”是儿童地球村村民的创客孵化地、财商成长营、创业自贸区、创意梦工坊、产品发布园。在这样丰富好玩的体验中,让学生开启儿童经济学思维,以创客精神实现财富增值、以工匠态度精于实践探索。“如果将‘儿童地球村’课程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割裂,就难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奚亚英说。因此,学校一方面让学生以班级、社团或俱乐部为单位承担“儿童地球村”各个岗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则将学科课程融入“儿童地球村”中。

清英,是一个独特的儿童村落,儿童在这个自治自理的小世界里,过着好玩且有意义感的日子。当他们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打理着童年生活,教育便有了更多可能。

教育改进是一项漫长的旅程。清英外国语学校始终以课改为线索,将“学校”变成了“村落”,“级部”变成了“部落”,“班级”变成了“社区”,“课堂”变成了“学堂”。

走进清英,你能清晰看见一所小学不断改进教育的努力。他们一直用新的行动、新的表达描绘着教育的愿景,建设清英教育的“新常态”。

这样的努力,弥足珍贵。

《中国教师报》2019年02月27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