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偏见,是最伤人的傲慢

发布时间:2019-05-28 作者:朱丽萍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下午,M又被体育老师拉到我面前。原因是他在体育课上推了C,导致C牙床磕破,一嘴的血,看着好心疼。

M这娃儿,事儿真多。可谁让我是班级最大的“主任”呢。

满肚子的火,走流程吧!

分别“传唤”当事者C,目击证人D、E、F,矛头确定无误,指向肇事者M。于是“传唤”肇事者M。

“你推的C?”

“不是,他自己摔倒的。”

“你和C有没有身体接触?”

“没有。”

“噢,可有同学反映是你推的。这样吧,校园里到处是摄像头,你和老师一起去看看?”

“我……我没推……跑步时,我用肩膀撞了他。”

流程走到这儿,基本确定“案情”。

初步诊断,C伤得不严重。于是联系双方家长,说明情况,推动双方达成共识,协商解决。

如此这般,已是傍晚6点。

晚上8点,M家长来电话,说孩子坚持不是他推的。并且,家长还提起M幼儿园时曾被误解、蒙受委屈云云。

什么意思?我的心里一阵无奈。

电话里,我跟家长复述了整件事的处理过程,委婉而坚决地表明了我的立场和看法。

可躺到床上,我整夜辗转难眠。如此板上钉钉的事,我怎么可能冤枉了他?

想起M往常的淘气劲儿,推人这事儿肯定是他。但是,万一我错了呢?会不会……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另一张面孔,那就是L。

L是我以前的学生。我教了他几年,一直关系和谐。

六年级时,一本被涂鸦的语文课本让我们的情谊支离破碎。

这本书是班里另一个学生的。失踪多日,被发现时里面被画得不堪入目。除了画,还有字。

我看了一眼,就认定了L。教了这个班5年,每个学生的字我都了如指掌。发本子我从不看姓名,一叫一个准。

我当场批评了L,他叫屈,我不理。我太相信自己的眼力了。

L妈妈也来叫屈,用各种方法来佐证,我还是坚信自己。

为这样一件小事,因为家长的介入和我的固执,师生5年的感情瞬间降到了冰点。

偶尔,我也会质疑自己——

会不会我看错了笔迹?会不会是谁模仿了L的笔迹?

难道是我的刚愎自用和自以为是,伤害了一个善良的孩子?

我一直很相信自己的经验。但是,过分相信是否会让自己偏离事实?我的固执是否会造成认知偏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经验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驾轻就熟,但是也有可能让我们注意不到事情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带着先入为主的经验,带着墨守成规的方法,就无法达到旁观者的“清”。

偏见,有时往往是最伤人的傲慢。

那晚,我恨不得天早点亮。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学校,再次询问了C和目击证人。

事情发生了“逆转”。其中,C的说法跟昨天不一样了。

他说:“跑步中的确是M用肩膀撞了我。但是,这一撞并未让我摔倒。紧接着,后面跑上来三四个同学,他们抢在我前面,不知道哪一只脚绊了我一下,我摔倒了。”

“那你昨天为什么说M撞倒了你?”

“因为大家都说是他撞的,我也就这样说了。老师,对不起!”

看着孩子纯净如水的眼神,我相信这一次他说的是真的。

“老师,对不起!”这一声道歉,好沉重。我觉得这一声道歉,应该是我向M说的。

如果说对L有误解,是缘于事情的复杂和为人师者的固执己见,那么对M就不仅仅是误解,还加上了偏见。

偏见往往比误解更可怕,因为偏见还带有情绪上的否定。

这件事,从一开头,我、体育老师和其他学生在潜意识里就确定是M干的。因为,他淘气、撒谎、被老师批评不是一次两次了。

那么,这次犯事儿理所当然,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他了。

这样的偏见另一个可怕之处就是它根深蒂固,潜伏在你的意识中,而你却很难清醒地认识到。虽然M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他爱老师、爱劳动、学习能力强……但是,因为他与伙伴交往矛盾频频,就让所有人产生了偏见。

我把二次调查的结果告诉了体育老师,他一脸惊诧地看着我。

“这件小事儿,并没有造成较大的伤害事故,你为什么还要再去调查呢?M故意撞人,虽然他没撞倒C,但是主观犯错是很明显的。难道一定要等到他撞倒人才算?”

听起来,体育老师说的也没错。M故意撞人,无论结果如何,本身就是有错。

但是,我仍然久久不能释怀。

我不能释怀的,就是这件事的处理没有尊重事实。

一个不尊重事实的老师,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学生诚实面对自己、面对事实呢?

站在M的立场,让他被迫承认自己并未做过的事,对孩子幼小的内心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伤害?

L可能被误解,已经让我经常辗转,明摆着事实不说,又如何心安?

第三次,我将M、C、D、E、F等孩子聚到一起,把整件事条分缕析说清楚。该道歉的,该告诫的,都有了各自的安排,向双方家长也分别做了交代。

也许有人问:这真的只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儿,班主任花那么多时间处理,值得吗?

我的回答是: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M妈妈的留言支持着我:老师谢谢您!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从幼儿园开始,我的孩子因为淘气就频频受到老师的批评。即便有时孩子说自己是受了冤屈,甚至夜里哭醒,我们都不太敢相信他。我们责怪他的淘气,怀疑他的诚实,您却为这个犯错的孩子证明他也有诚实之处,这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今后,我们会积极配合、严格教育。

更为可喜的是,M用他的表现支持了我。这个有点狂野不羁的孩子,从那以后明显比以前信任我,特别愿意与我亲近。他希望做得更好,能得到我的关注和爱。

减少误解,拒绝偏见,尊重事实,简简单单的12个字,执行起来却是何其之难!教书育人这件事,真的要慎之又慎。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29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