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键人物

凭一颗心上路

发布时间:2019-06-18 作者:施泽玉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教育世家,家中墙壁上那幅泛黄的“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字画是我从小读到大的教育原理。父亲施明善慈祥、和蔼,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亲成为我心中最好的老师,除了他执着的教育追求,宽容的教育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常鼓励我“女孩子只要努力会比男孩子强”。在母亲离世的那段艰难日子里,父亲一直引导和鼓励我们姐弟四人克服困难,不能放弃学业。“长大后我要成为你”——这是我对父亲的心声,也是我的梦想。

198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永登师范学校。在那所简陋的学校里,最难忘的是同学们勤奋学习的场景。除了师范教材之外,班里许多同学都找来高中课本自学,那时的学习为我的教师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我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教师,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同时还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学校需要,后来还兼任过历史、音乐、体育等科目。当时除了教科书之外,我读不到新书籍,补充不到新知识,深感乏力。工作第三年,我白天教学,晚上复习,之后参加成人高考,离职进修。1991年9月,我进入兰州教育学院政史系学习。到了省城,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课堂聆听学者的真知灼见,在图书馆接受书香的润泽。当时学院历史系的武守志老师是甘肃高校历史学科的名师,他的历史课史由证来,论史结合,声情并茂,既有纵横捭阖的大气,也有洞隐烛微的精气,成为我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

1994年,我被选调进入永登一中成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我潜心致力,收获颇丰。除了努力了解学生、挖掘教材、探究教法、研究试题之外,还得益于学校老前辈的帮助和指导。周启凤老师是我来永登一中之前就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我经常向他请教历史教学问题。他常说历史老师要有历史情怀,课堂才会生动,学生才喜欢。作为师长与前辈,周启凤老师虽然离开了讲台,但他对教育的热爱丝毫未减,对我们的指导从未间断。每当我有一丝职业倦怠的时候,我都会用周启凤老师的行动振奋自己。

2000年,高中课改开启了我的教研之门。我尝试历史研究性学习,将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入历史课堂;尝试预习作业的设计、教学立意的提炼,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与之相关的乡土文史校本课程类、教学设计类、作业设计类课题相继立项并陆续完成,相关论文连续发表,各种荣誉、称号也随之而来。

2011年,我有幸被评为兰州市首届金城名师,赶上了兰州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兰州市教育局一方面为我们搭建多样化的研修平台,多次组织“三名人才”与教育名家相遇;另一方面为名师提供了教研活动经费与其他保障条件,组建了名师学科工作室,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会有路;只要迈开脚步,坚守正道,坚持走下去,就会实现梦想。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9年06月1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