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区域视域与文化传承

➡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11-19 作者:研发人:黄尚军(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中国教师报

针对高校区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区域文化教育缺失等问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提出“学习者+传承者+保护者+研究者”培养目标,力图实现传承与发展区域文化。

学院以乡土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开发区域文化宝贵资源,唤起青年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意识,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主要做法如下:

(一)构建立体多层次课程体系

树立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理念,确立课程凸显区域文化特色,专家占领学术前沿目标,构建立体多层次课程体系,尽可能满足西部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和地方文化建设要求。

(二)拓展多学科跨专业教学内容

成果依托学科资源,全面拓展教学内容,培养文化传承人核心素养,带动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三)建设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库

成果建设独具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库,丰富了教学内容,抢救性地保存了一大批濒危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完成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

(四)探索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1.分层培养,实现阶段目标

成果适应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同人才类型的需求,探索出一条分层培养、学生可持续深造的路径,建立学校与社会、学生后续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通道。

2.合作学习,寻求共同发展

成果组建由1-2名导师带领不同学院、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历层次学生构成的团队,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研学互动,提高学习品质

成果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以学术成果促进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建立“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传承人”角色互补教学团队,构建“渗透型+提升型+研究型”立体多层课程体系,创设“理论学习+田野考察+研究实践”综合教学方式,实践“内部多学科协同+区域社会联动”教学机制,搭建“学科资源+研究资源+项目资源+成果资源+社会资源”平台,形成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体系。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术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大大增强,通过参与项目,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部分学生已成长为科研人才。2007年以来,学生在国家权威核心期刊、CSSCI期刊以及其他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独著或合作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

《中国教师报》2019年11月20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