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学设计要搭好主体结构

发布时间:2019-12-03 作者:蒋永贵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在哪里?在课堂。那么,课堂上主要做什么事情?许多教师会说课堂上主要就是学科教学,那么学科教学又是为了什么?我想最终目的应该是育人。所以,学科育人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要关注学科育人的落地。那么如何落地呢?我认为,做好教学设计很重要。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先搭主体结构。结构是什么?我把它称之为学科育人的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为何要学?这是学科育人价值之问。学什么?这是核心概念体系之问。怎样学?这是关键能力发展之问。何谓学会?这是评价嵌入教学之问。

从学科育人的视角,站在学生立场,回答好这四个基本问题,就构成了课堂的结构,是备课的思维支架。那么,这四个问题要建在什么基础之上?建立在课标、教材、学情这三角基之上,然后才能进行后面的建构。后面怎么添砖加瓦,主要由教师自己发挥。而添砖加瓦也是要有层次的,要让学生乐学善思,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任务、每一个检测等。乐学体现在对情境的创设上。善思指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燃点,要把主问题提炼设计出来,所以说乐学善思就是对应的“情境+问题链”。

我常常给一线的教师讲,哪怕一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也一定要留三五分钟让学生悟学省思,具体的抓手就是进行总结。比如理科就要总结这一节课的知识体系和解决关键问题的思路方法。

具体到某个学科如何落地呢?

比如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这个问题其实是许多教师不关注的,而教材上有这个内容,为什么要放这个内容?问题的抓手就是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订书机是依据什么原理,这是小学六年级的题目。一次我问了11位物理教师,没想到7位教师都答错了。我问他们为何脱口而出,一些教师表示回答时没有过脑子。而没过脑子跟过脑子意味着什么?过脑子就要把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知识拿过来,没过脑子就是凭感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一种“证据素养”。

我们通常以为教师口头禅不要过多,语言要干净,但我认为,有时学科语言的口头禅则是越多越好。比如作为理科教师,如果在课上不断追问:为什么?你的依据呢?你是根据什么?类似这样的追问性语言,一定可以让学生走向深度思考。秘密在哪里?一个是教师要把解决一个问题的知识点建立连接,一个是当知识点拿过来后,如何解决学以致用,这又是一个强化的过程。

又如,学什么,这是核心概念体系之问。一节课,学生到底学什么东西?学几方面内容?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回到教材,回到课标,研读教材,研读课标,就容易解决。

研读教材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要跟每一个细节对话。怎么对话?要关注五个问题:一问:教材设计意图是什么?二问:这样设计的优点在哪里?三问:有何不足?四问:同类教材怎样设计?五问:比较后决策教学如何使用?

然后归纳概括要点,包括主要知识点和关键能力点,还要厘清两个序列,即教材结构序,学生认知序。

再如,怎么学?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设计支架,让学生归纳特征,归纳思维实际上背后隐含着学生要观察、比较、分析、表达,这些都是学生学的过程。而教师干什么?教师在旁边,通过观察学生、追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等几种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决策,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报》2019年12月0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