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

发布时间:2020-01-17 作者:谢江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自古以来,我国不乏教育思想、育人情怀和办学效果的校长。但校长并不等于就是教育家。校长成为教育家,非经过脱胎换骨的历练不可。

一是参透时代,历练追随时代步伐的定力。每个校长身上都烙有时代鲜明的色彩,因此我们要参透新时代教育的特点,与时代同声。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书给了我们详尽的答案。倘若校长对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战略、根本任务、教育方针、发展动力等不清楚,就不要自诩为办学者,更不要谈教育家了。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当时,出于对世界大战灾难的反思,苏共中央提出“一切为了人”的党纲,社会趋向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紧跟时代定位,苏霍姆林斯基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人学”的教育思想。

作为校长,我们如果不了解教育家办教育的背景,不从时代的角度观察了解教育方向,不思考校长所处时代的脉搏跳动规律,那我们与教育家办学在起跑线上就存在距离。

二是锤炼思想,历练探索深度思维的韧力。校长的思想决定办学的行为。校长与教育家的距离体现在教育思想深度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由此可见,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一定要有一个思想修炼过程。新时代校长办学思想,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基因,形成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校,校长都要思考学校生存理由、发展动力和前进愿景,提炼成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持续发展,并在践行中形成学校的办学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校长与教育家之间的距离。

早在60多年前,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教育学是人学”的思想,继而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的主张,为此实施的途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于是,他喊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等口号。

不难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给予学生人格的尊重和用教育的环境育人、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等观念,具有何等的影响力。这就是教育家办学思考深度的体现。在价值观念多元的今天,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每一个办学者。如果认识不到办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幸福成长,办学追求急功近利的升学率,一味迎合上级部门的目标考核,那更与教育家办学背道而驰。

三是实践研究,历练理论实践结合的张力。校长一般忙碌于教育的实践,但作为教育家则忙碌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家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是通过实践形成,反过来又会指导实践工作,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理论研究。他从教育现象研究做起,显得细致敏锐,做到了持之以恒。他既是校长,还是班主任和教师,多样性的身份让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察教育现象。他把学校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现象放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中进行综合研究,始终密切联系着学校教育具体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去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并对新的理论进行概括,正因如此,他的教育理论没有陷入空洞乏味的纯理论境地,也避免了片面性。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现实的生动形象性,又有着理论上的鲜明独创性;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

苏霍姆林斯基亲历活动实践。智力培养的实践是亲自给孩子上思维课,并组建了100多个各种课外小组。身心健康的实践是在校园内外种植大量植物,为孩子建立天然的“氧吧”。同时他注意合理采光,定期检查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之间的适合程度,注重膳食营养并制定了新作息制度等。他在美育培养的实践是通过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他甚至要求重视儿童衣着美和仪表美。他在劳动教育的实践是带领孩子走向田野、牧场,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光荣。苏霍姆林斯基的若干实践很好地证明了他的教育主张。

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因此,新时代的校长除搞好日常管理工作、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外,也不应忘记肩负起理论研究的使命。

四是对标大家,历练持续博学求知的学力。越是优秀的教育大家,求知的欲望就越强烈。校长与教育家的差距体现在学习的能力上。校长的学习往往被动,是职责所在;教育家则是着力兴趣,肩负使命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为探究教学原理,始终兼教语文课,坚持研究教学问题。同时一直担任班主任,坚持跟踪观察和研究孩子不同时期的各种表现。身为学习者,他勤于学习,广泛阅读了文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坚持思考,笔耕不辍,定期整理,经常反思。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础之上。

作为校长,如果不向教育家学习教育思想,不向同时代行家学习教育论著,长此以往,就会与教育家在问题认识上、广度上和深度上拉开距离,思维难免有所局限,学校难免前景黯淡。特别是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有关教育文件,远远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其中内容涉及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育人方式改革、公民道德建设、良好环境营造、师德师风建设、实验教学指导、科研工作研究等方面。这些文件的精神事关教育的未来发展,校长不学习,方向就不能明辨,认识就不能提高,水平就不能彰显。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检验着新时代校长的追求、智慧和胆识。许多人可以成为校长,但校长未必可以成为教育家,二者之间路途遥远,校长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15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