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校长到教育家,我们还缺少什么

发布时间:2020-01-17 作者:乔锦忠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育家是在办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培养教育家首先应关注校长的工作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有什么样的办学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家。

教育家成长最需要的环境是政府切实履行法定责任,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学校拥有必要的办学自主权。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法定教育责任,为校长办学提供充分保障。如配备高素质教师,保证合理班额,配齐功能教室、运动场所和图书设备等。办学条件得不到充分保障,校长的精力就不可能集中在办学上。

创造有利于校长成长的环境需要给予学校在用人、经费使用和课程教学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当前,大多数地区学校人员任免还是由教育局或组织部门负责,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惩戒权;办学经费不足,使用流程烦琐,报销走账周期冗长;教材选用(国家教材之外)和课时安排等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严格限制,不利于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此外,学校还承担了许多上级部门安排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评比和检查过多。这些都不利于教育家的成长。

从校长走向教育家,要学会科学管理,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道德水平,提升教育理论和政策水平。校长要成为教育家,需要先把学校管理好。好校长不仅能管理好优质学校,也能管理好薄弱学校,形成一套脱离具体办学情境、有普遍适用性的科学管理办法,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些校长习惯“一言堂”,在学校推行威权式管理。还有些校长偏好情感管理,致力于细致琐碎的小事。无论是父权式的家长管理还是慈母式的情感管理,都是经验性的人治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校长要成为教育家,需要学习科学管理,合理设置组织机构、使用编制,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量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考勤、考核、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和评优评先等制度。通过制度和流程开展学校管理工作,使学校真正成为规范化组织,使校长和教职工成为高度职业化的人。

校长要成为教育家,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办好教育,校长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并在道德上有感召力。校长懂教育、有公心、有胸怀,才能把有能力的人匹配到重要岗位,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职工通过能力和贡献在学校获得认可。

校长要成为教育家,还得深入研习教育教学理论,随时了解政策动向,对教育发展有前瞻性认识。教育家型校长要熟知国内外的教育发展历史,对某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熟悉课程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在学校运营过程中能自觉应用相关理论。

教育家培养要克服“脱实向虚”和片面追求商业运营成功两种不良倾向。当前,一些名校长工作室在教育家培养工程中过分强调论文、书籍出版和课题研究。这种导向会使校长“脱实向虚”,有些校长擅长演讲汇报,经常引用名家名言,辞藻华丽,文采飞扬,但看不出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贡献,说不清发展思路和有效办学经验。

作为教育家型校长不需要过度追求理论创新,在教育领域已经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如杜威和布鲁纳等提倡的发现教学法和“做中学”等现代教育理论,但问题在于长期没有在我国教育教学一线落地。教育家的培养应重在实践,重在教育思想和理念落地。

办学实践不等于教育实践。一些超级中学通过市场运营加地方特殊政策支持,从其他地区挖优质生源和师资形成市场势力,然后再自说自话总结经验,借助专家和媒体鼓噪声誉。通过这种方式办学虽然也取得了表面成绩,但并不是教育实践的成功。所以,这些学校的校长不是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家的办学成就应主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取得。

总而言之,培养教育家需要政府创造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良好工作环境,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梳理各部门对教育和学校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确实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同时,校长要努力在办学实践中学习科学管理,提升道德水平,提升理论和政策水平,追求教育实践创新,依靠遵循教育规律而不是商业竞争取得成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京师实验小学原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15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