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程图纸

批判性思维下的疫情写作课程

发布时间:2020-03-23 作者:龚瑞峰 郑可菜 来源:中国教师报

疫情是一部人生大教材,它是基于每个个体切身体验的丰富而立体的课程。新媒体在促进公民表达民意、参与公众事务的同时,也逐渐呈现出“非理性表达”的形态,网络上充斥着偏激、情绪化的言论;同时疫情蔓延,人们接触相同的言论,阅读相同的头条,造就了无数“单向度的思想”与“标准化的人”。在焦虑心理作用下,人们容易迷失自我,缺乏独立思考以及批判和质疑精神。如何客观、理性地表达?如何辨识随疫情并发的网络谣言?如何发出积极的“自己的声音”?这是处于价值观塑造期的中学生亟须锻造的意识和能力。

再者,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以“立意高、选材精、结构巧、语言美”为训练目标,多重视文章写作的技巧、方法,忽视写作思维的训练,这恰恰是写作教学长期裹足不前、难有突破的关键因素。发展批判性思维,为以往的写作教学“纠偏”,也是当下新课标定义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转向。

基于思维误区提出写作能力目标

在写作中,学生容易走入的思维误区有:容易感性地下判断;混淆事实和观点;论证缺乏逻辑;单向度思考;缺乏思辨意识;缺乏交际语境意识;概念辨析淡薄。

鉴于以上学情,开发疫情写作课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我们拟确立相应的提升批判性思维的7个能力目标。

一是针对“容易感性地下判断”的问题,确立“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区分理性的断言和感性的断言,发现信息与其来源之间的联系”等能力目标。可以结合的话题有:“双黄连被抢空”事件中的“从众效应”;如何辨别“谣言”与“真相”,避免盲目跟风。

二是针对“混淆事实和观点”的问题,确立“恰当地判断信息,避免认知偏差,基于事实而不是观点来建立令人信服的论证”等能力目标。可以结合的话题有:辨别“权威发布”的内容,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我们在疫情中恐慌什么?哪些不是事实,而只是消极情绪?怎样消除消极偏见的干扰?

三是针对“论证缺乏逻辑”的问题,确立“识别演绎论证的缺陷,分析命题成立的前提和条件”等能力目标。可以结合的话题有:嘴上喊“武汉加油”,行为上“谈武色变”,就能轻易地认定人性是“虚伪”的吗?

四是针对“单向度思考”的问题,确立“识别证据的漏洞并学会收集其他信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能力目标。可以结合的话题有:“钻石公主号游轮滞留事件”给我们的思考,采取行动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硬核”防疫标语,到底好不好?

五是针对“缺乏思辨意识”的问题,确立“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学会精深追问”等能力目标。可以结合的话题有:公益事业的“红与黑”,你怎么看;“停课不停学”,网课、直播,你到底学到了什么?

六是针对“缺乏交际语境意识”的问题,确立“建立具体情境表达的意识”等能力目标。可以结合的话题有:“武汉加油”相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修辞、文采上真的要自卑吗?

七是针对“概念辨析淡薄”的问题,确立“学会概念辨析,避开无关因素干扰”等能力目标。可以结合的话题有:在“双黄连”事件中,人们在新闻中只提取了“双黄连”和“新冠病毒”而忽略了“抑制”不等于“预防”的信息,造成片面理解;对于设卡拦截、阻断交通、封村的做法,你怎么看?如何界定“交通管制”?

探索思维能力培养确定写作内容

通过阅读与写作,探索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路径、方法,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开发和建设相应的“疫”论文写作课程,推广典型的写作策略方法,积累和整理成功的教学案例。

•微写作任务群

任务一:针对疫情中的公共事件,自拟“社会现象类”作文题。指向信息筛选与处理的能力。通过拟题,全面了解相关事件,全面分析作文的考查要求和任务指向。

任务二:看“硬核”防疫标语写评论。指向彰显思辨能力的评论写作。通过评论写作,熟悉面对不同情境和要求,内容与表达的差异。

任务三:看新闻图片写概述。指向图文转换、信息概括能力的写作。读图时代,跨媒介阅读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任务四:给钟南山写文言文传记。指向考查文白转换能力、语言精练的传记写作。以写促读,在写作中熟悉文言词语、句式的运用,回顾文言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任务五:给李文亮写墓志铭。指向理性评价的实用写作。客观理性地评价人物,避免偏激情绪的宣泄,准确把握感情基调,表达积极正向的思想。

任务六:给日本捐赠物资上的诗句写回复。指向基于交际语境的实用写作。“情境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恰恰是核心素养的体现。

任务七:给疫情拐点未到就出去扎堆的人写居家倡议书。

任务八:校团委举办“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主题座谈会,请你拟写一篇发言稿。

任务七、八均指向号召倡导的实用文写作。明确实用文的任务,体现深刻的思考。

•时评鉴赏与再写作

聚焦公共事件,开发“疫”论文课程资源。主要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切入新闻事件所涉及的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事件因由、发展走向及相关评论,就现实“问题”作出理性思考,并记录学习成果。例如,关注抢购双黄连、护士剃光头、最美“逆行者”、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等公共事件。

鉴赏相关媒体文章,进行再评论。主流和权威媒体发表的相关时评,喧哗的声音、复杂的思潮、争鸣的观点,为发展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

自媒体中充斥的部分用荒谬的逻辑道德绑架或是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等现象,需要引导学生以理性的眼光去审视。

鉴赏、再评论的思维路径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一是学会关联:有没有其他作品、事件可以对比阅读;有没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是尝试借鉴:评论有无改写的可能;与你的积累或思考有什么关系?对自己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能在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吗?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用防疫日记、辩论会、主题读书会等形式进行拓展活动。在任务活动中,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呈现出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复杂思维过程,对此进行实时观测和评价,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对应训练,以期达到理性思辨的表达,激发内心“穷究其理”的热情与习惯,养成独立自由之精神。

(作者单位分别系浙江省镇海中学、温州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3月25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