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程探索

构建抗疫微主题读写课程

发布时间:2020-03-23 作者:吴昌龙 来源:中国教师报

伴随在线教育的持续开展,一些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学习内容体系性不强,存在知识教学盲点;学习内容活动性不强,深度学习难以得到体现;师生之间互动性不足,评价滞后;学生学习自律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在疫情下实施的在线教育,虽为应急之举,但也亟须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评价指导等方面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抓住教育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创造性开展在线教育。

运用大数据,科学设计课程主题

延期开学,抗疫学习,在时空上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符合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立场出发,构建并实施“抗疫微主题读写课程”具有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设计“抗疫微主题读写课程”呢?需要怎样的主题切入?需要秉持怎样的设计依据?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

大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口罩脱销”“钟南山”“李兰娟”“武汉封城”“在线学习”“抗疫特效药”等热词成为2020年新年的关键词。可以围绕关键词进行课程设计,并实施课程统整,加以体系建构。比如“新冠病毒”属于“物”,“钟南山”“李兰娟”是“人”,“武汉封城”“在线学习”是“事件”。这给予了“微主题读写课程”内容丰富性、表达多元化的可能。

微课程设计一般遵循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主题构建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抗疫期间,在时间与空间上,“抗疫”毋庸置疑成为了广大师生、家长关注的核心焦点,具有学习的现实语境;二是遵循语言表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抗疫”主题除了核心聚焦之外,还在于读写课程内容与表达上的多元呈现;三是读写课程实施目标多样、支架搭建、要素综合的有机融通,通过设计多节课时,并把多个课时内容进行链接,实现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从这个层面说,“微主题”的价值定位在于实现“读写课程”建构的系统性。

梳理学科素养,发展言语表达能力

定位读写主题,关注核心素养,只是为构建“抗疫微主题读写课程”谋划了蓝图,而课程落地的关键在于符合学科素养要求,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以小学为例(设计见下表)。

构建“抗疫微主题读写课程”,体现统编教材倡导的理念。在素材选择、表达方式、学习支架等方面,语文要素予以体现。

题材丰富多样,文体表达多元。微课程的5个课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在读写课程内容上给予了现实反映。首先,设计的说明书、倡议书、书信、新闻报道、研究报告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要出发。其次,文体多样,注重表达功能的训练。5种文体依据课程逻辑动态重组,前4种文体的读写要求为第五课《学写研究报告》做铺垫、打基础。读写层级递进,不仅是对量的训练,也是对达到质的方法指导。

注重双线组元,落实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凸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结构特点进行多层次训练。“抗疫微主题读写课程”以“抗疫”为主题,在每个课时中注重对语文要素的渗透与提示。比如第一课时《学写新冠病毒说明书》,在语文要素的要求上,分别在不同学段有“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阅读简单的说明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不仅如此,在其他4个课时安排上,阅读或习作要素上都有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通过主题与要素、教材与课外等不同方式的融合,学生语文素养的达成也就在课程层面有了新的路径探索。

搭建学习支架,消除学习障碍。在线学习不同于以往在校学习,属于虚拟学习。学生学习面临的困难、障碍要比现实中更复杂,需要针对学习过程与技术工具中遇到的困难搭建支架。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通过对学习内容在目标、方法、步骤上的进一步优化、完善,为消除学生学习疑难起到学习的前置作用。

在“停课不停学”的大背景下,以微型化主题课程建构的新视角对学习内容进行体系化、序列化建构,这种别具一格的课程视角将打破传统,带领学生与生活、社会、自然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道路虽远,行则将至;在线学习,“身”虽隔而“心”必学。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03月25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