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治理促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23 作者:牛晋山 来源:中国教师报

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是现代学校治理管理的四大要素。那么,现代学校治理过程中,校长该如何发力?

改变组织结构,实现由“集权组织”向“分权治理”转变。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要求校长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相对应的职能处室,各职能处室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向年级组、学科组和教师“发号施令”。依靠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结构和流程,学校很容易完成日常工作管理,但也会造成层级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在今天的完全中学、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现实面前,校长总是分身乏术。怎么办?必须组织再造,实施扁平化分权管理和项目管理,让工作更流畅、更有效。如许多学校都成立了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两个服务中心主要是做好学校教师发展、学生生涯规划等工作;课程研究院统筹学校的课程建设,可以由校长直接负责,它不是一个管理层级,而是一个学术的课程组织;学部主要是承担不同学段的工作,通过这些组织结构形成学校“主体共同参与、决策沟通协商、方式多措并举、职能服务导向”的治理特点。事实证明,扁平式“分权治理”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使师生的各种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解决;有利于构建各部、各年级与各学科共同对教育教学质量负责、协同作战的机制;有利于资源整合,提升管理效能。

改变管理思维,实现由“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人治思维往往把学校管理的好坏与否寄托于个别贤人身上,遇贤则良,遇庸则废;法治思维则是规则思维,是以良好的规则、制度保证教职工权益和学校持续发展。要由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首先要完善制度,建立以协商为基础的学校决策机制、学校治理监督体系,让工作更规范、更有序。学校通过制定章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我们学校专门制订有《校本管理办法》《教育教学制度》《研训管理制度》《党务工作制度》《团委工作制度》等。学校还构建有“参谋、决策、执行、反馈”四大系统和“定位分析—确立目标—落实责任—设计方案—实施工作—反馈绩效—奖惩激励—管理反思”八环节治理模式,有效杜绝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管理不善、互相推诿的问题。如此,无论谁当校长都必须执行学校章程,必须按规划推进学校发展,确保学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改变管理模式,实现由“自治模式”向“共治模式”转变。要对学校实现好的管理,校长必须谦逊亲和、善于引导,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要进一步扩大教师、学生、家长等治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障学校从“自治”走向“共治”。

改变组织结构,改变管理思维,改变管理模式,既是对校长权力的约束,也是解放校长,让学校真正步入从管理到引领、从制度到文化、从自治到善治的转型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3月25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