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性教育:新西兰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0-04-03 作者:张 宁 来源:中国教师报

性教育是一个全球性教育课题,其有效实施关系青少年成长,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但目前依然有许多人谈性色变,学校也没有权威的标准和课程。本期特别关注纳入国家课程体系的新西兰性教育,尤其是其颁布的《性教育指南》,为性教育如何实施评价提供了有效借鉴。

————————————————

在新西兰,性教育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福祉和美好生活的关键,政府和社会各界始终高度关注。1999年,性教育被纳入新西兰国家课程体系,成为学校健康和体育以及人际关系教育的一部分。此后,新西兰越来越关注青少年性教育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南以保障性教育的有效实施。

立法规范  颁布指南  性教育成为学校必修课

自1999年以来,性教育一直是新西兰学校健康和体育课程中的一个关键学习领域。2001年,为响应新西兰卫生部实施高质量性教育计划的倡议,新西兰修订后的《教育法》规定,所有州立学校必须设置性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

这一举动实则是出于新西兰对青少年健康统计数据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卫生统计数据一直显示与其他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相比,新西兰青少年的性传播感染和意外怀孕的发生率更高,而实施全面的性教育被视为减少青少年性健康风险的关键举措。

2001年之前,新西兰各学校是否开设性教育课程由董事会或校长决定,而全国进行强制性教育取消了学校的自主权,公立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某种形式的性教育,学校性教育课程成为青少年获得有关性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然而,学校董事会和校长仍然有权决定性教育课程实施的时间、场所和方式。性教育课程自主开展的后果是各校的性教育计划在课程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这在性行为、人际关系等主题的展现和讲授方面均有所体现。

1999年,新西兰国家课程中的健康与体育课程明确了性教育的含义,不仅包含生殖和性健康等知识,还意味着与实现人类福祉有关的方法与技能,包括社会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等。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性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教育学生有关性的知识,帮助其端正对性行为的态度,保障其健康发展,以及增进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

随着性教育课程的不断开展,有关青少年性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关各方对性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加之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性教育课程指导应运而生。2015年,新西兰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性教育——校长、董事会成员和教师指南》(简称《性教育指南》),对性教育的内容按照各个学段予以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实施和评价策略。

《性教育指南》的总体目标是为学校董事会、校长和教师提供有效且高质量的性教育方案,从而推动新西兰性教育课程的全面开展,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中小学实施13年性教育

在新西兰国家课程标准中,性教育不仅包括性与生殖等生理知识,还包括性别认同、人际关系、友谊、健康和社会等知识。同时,新西兰性教育还涉及更广泛的关系教育领域,包含社会和情感学习以及预防欺凌教育,帮助青少年儿童了解自己并以积极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为每个人创造健康安全的身心环境。

因此,在新西兰的教育体系中,性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其实施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性知识,还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自己,掌握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和应对技能,学会以一种乐观和健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新西兰按照学生的生理和心智发展,在长达13年的小中高学校生活中有步骤地由浅入深进行教育,甚至还将其列入“高考”考试内容。

新西兰的性教育包含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包含身心和谐健康、社会与性、性健康、态度和价值观等概念,从低到高分为八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三个大目标——与性发育相关的知识、情感和技能;人际关系技巧和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并认真思考社会中的性现象。课程内容依据学生年龄段设置,不同年龄或者发育阶段不同的学生接触到的性教育内容存在差异。

新西兰的小学生一般5岁入学。在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着重学习成长发展、人体、友谊和家庭关系。例如,描述成长的变化,识别身体部位和发育需求;讨论家庭关系,了解和尊重多元的家庭结构类型;质疑和讨论有关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性别规范,采取行动支持他人的幸福,学习发展友谊的技能;了解与关系和身份相关的基本人权;学会表达感受,为建设积极包容的环境作贡献。

在小学中高年级(4-6年级),学生侧重了解青春期变化和身体成长发育,会涉及与人类生育有关的知识。学习描述社会信息和刻板印象如何影响人的幸福,积极肯定自我和他人的权利;反思友谊,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识别网络和社交媒体环境中的风险和问题;学习如何获取医疗资源。

在小学7-8年级,这一阶段成为学生性教育学习的过渡期。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亲密关系和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强调尊重和沟通;了解受孕和分娩的过程;了解社区的医疗保健资源;批判性审视大众媒体中的性文化;建立自信,学习表达自我,辨识欺凌和歧视事件,质疑和讨论性别规范。

在初中阶段(9-10年级),学生将学习异性之间交往和性健康的有关知识,包括管理自己的性健康,获得医疗资源等;学习有关怀孕、避孕和性传播疾病等知识;肯定性别多样性和性别认同,评判有关性行为的文化信息;学习如何获得帮助和支持。

在高中阶段(11-13年级),学生侧重对性别、性和性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进行学术探索。例如探讨人际压力、社会规范、性别认同和与性健康有关的文化议题;讨论健康的两性关系和其中的安全与风险问题;肯定多样性、两性人权和积极的性行为,鼓励寻求支持和医疗保健。

完备机制  构筑文化  学校推行全面性教育

《性教育指南》指出,虽然专门的性教育课程至关重要,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更广泛的学校方案和支持服务,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福祉,确保性教育的成功实施。因此,新西兰性教育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体现在更为广泛的校园生活与环境中。

第一,发挥学校董事会、校长和中高层领导的关键作用,构筑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领导层为学校奠定关键的基调,推动建设积极和包容的校园环境,为成功实施性教育方案创造文化条件。在这种文化中,学生和教职工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支持和安全。

第二,在校园环境和生活的诸多细节中体现对多样性的包容和珍视。例如,校服可能会强化性别规范,学校考虑设计性别中性的校服供学生选择;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厕所可能不是一个安全空间,学校定期巡查,检视厕所设施,保证学生能够选择安全空间;在需要邀请伴侣的校园活动(比如学校舞会)中,对于非异性的伴侣参加表示许可。

第三,在学校进行全面的性教育,关注与性有关的欺凌,包括伴随性别歧视的言语攻击、与性有关的脏话以及涉及性方面的攻击行为,建立完备的应对校园欺凌的机制。许多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可能由不健康的恋爱观和青春期荷尔蒙旺盛导致的易怒情绪引起,而这些都是性教育的范畴。

第四,为学生提供获得卫生保健服务的途径,建立健全学校医疗机制。

第五,与校外有关机构和团体合作,根据其文化、价值观及宗旨甄选与学校匹配的活动,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第六,充分倾听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的声音,发挥学校与性教育相关的机构和组织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支持。

第七,建立全校审查机制,将性教育的实施作为常规工作进行周期检查,审核标准有:是否建立一套可行的全校性教育方案、课程内容能否兼顾性健康知识等。

培训教师  家长参与  性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

新西兰特别注重对性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允许家长参与性教育课程内容制定,关注性别认同,尊重种族多元,这些特色是新西兰性教育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

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性教育培训。在新西兰,所有授课教师均有相关教育资质并登记注册。中学性教育教师必须在性教育领域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小学性教育教师必须接受与性教育有关的培训,或者在学校加入专属的工作坊进行学习。所有的性教育教师都会与业界工作者合作,商讨性教育课程的教授内容。

教师在课程开始时,通常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提出他们最为困惑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解决办法。新西兰相关研究团队发现,当性教育课程被有序规划并由博学、与时俱进的教师教授时,学生的学习会有更加出色的效果。为此,新西兰为教师开发了一系列资源,包括性教育课程规划和教学指导等,在数据收集、课程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丰富教师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帮助教师调整心态、建立自信,以更好的状态和能力进行性教育课程的讲授。

家长参与性教育课程内容的制定。通常新西兰相关部门会出台国家教育指导方针,地方委员会在遵守指导方针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本地具体情况与学校、社区展开沟通咨询,每两年起草一次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健康课程内容设置和执行大纲。在起草期间,家长可以就性教育课程设置提出问题、分享意见、表达观点。具体的咨询章程由学校决定,咨询结束后,学校管理委员会将商议并最终决定健康课程的相关教授事宜。

此外,新西兰家长在孩子接受性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不良现象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做问题的提出者和孩子的倾听者,询问孩子对待性的看法、是否愿意讲述潜藏在心中的小秘密,让孩子把在课堂中学习了解到的性知识和自己分享,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串联在一起,变得生活化。

关注性别认同。虽然新西兰社会对性多样性的态度越来越包容,但作为非异性恋者的年轻人在学校环境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常常被周围人所孤立,在获得医疗保健的支持上面临着更大障碍,他们往往感到来自学校的支持较少。

因此,《性教育指南》坚持将性别认同和性教育放在人际关系教育中。新西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有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培养性别认同能力的特殊责任。学生应通过性教育建立性别认同,培养同情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信仰,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尊重种族多元。新西兰是一个种族多元的国家,并以多元文化著称,其教育体系反映了独特多元的社会,欢迎不同种族、宗教信仰以及处于不同阶层的人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性教育指南》指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性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批判地思考性文化,在教学中融入多元的概念与内容。融入不同社群的文化(例如新西兰欧洲裔人、毛利人、太平洋岛民、亚裔或其他社群),能够增进所有学生的知识和对性的理解”。

《性教育指南》的撰写也是一个共同合作的过程,毛利与太平洋岛民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最大程度上确保政策文件与他们整体的理念相一致。此外,在《性教育指南》的语言表达中,不同族群有清晰的命名,这些都体现出新西兰性教育对种族多元的尊重。

地位较低  专业不足  性教育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

据新西兰教育部的数据,得益于新的性教育方式,新西兰15-19岁的年轻女性堕胎率从2007年的27‰下降到2012年的16‰,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017年5月开始,新西兰教育审查办公室先后访问了116所学校,对性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在对每所学校进行走访时,都会针对“学校如何通过进行性教育来提升学生福祉”这一问题进行评估研究。审查报告显示,多数学校达到了课程实施的最低标准,能够确保学生有机会学习性教育的相关知识。

首先,新西兰全面的性教育使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形成端正的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充分理解和尊重两性关系。这些课程涵盖了一系列主题,包括两性特征和性多样性、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青春期变化、性暴力以及与性相关的犯罪行为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拒绝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实施为所有学生创造了积极、包容、尊重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安全感,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增进学生的福祉。在完全包容的学校环境中,因性与关系而引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大幅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下降。

最后,性教育的全面实施改善了社会对性别及其规范的态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学校在开展性教育课程时广泛寻求了家长和社区的支持,通过定期协商和互动,形成对性教育一致的重视态度。教师在教学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包括组织角色扮演活动等,鼓励学生思考和辩论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消除因性与关系而产生的歧视和伤害。

尽管新西兰性教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面临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比如部分学校在性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上有障碍,表现为缺乏对全面性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划。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在性教育中缺乏有效的评估和评价,教师进行性教育教学的信心和能力不足,性教育在所有学科课程中占据较低的地位。

此外,一项关于性教育实施效果的研究表明,部分学校在性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首先,由于有些学校在性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性”这一话题本身的敏感性与特殊性,采取了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方式进行讲授,造成性教育课程的低效,反而致使学生难以端正学习态度,害怕承认自己在性方面的无知,继而增加了遭受性骚扰等问题的危险,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伤害。

其次,学校由于难以接受学生可能发生性行为,在“性关系”“青春期变化”等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有所欠缺,导致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难以真正发挥性教育的实际作用。

最后,由于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在讲授敏感话题时感到尴尬,难以恰当传授性教育的知识,许多学生表示并不喜欢教师讨论这些话题,导致性教育课程的参与度低。以上种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西兰性教育课程的实际作用,阻碍了性教育课程对年轻人性健康的改善。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链接

性教育的教学策略与评估

由于性教育课程具有敏感性等不同于一般学科课程的特点,在实施上具备一定难度,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估手段是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西兰中小学性教育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

有效教学。教师主要有如下几条教学策略:(1)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2)鼓励反思性思维和行动;(3)增强新知识的关联性;(4)促进相互学习;(5)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6)为学习提供充足的机会;(7)进行探究性教学。

此外,鉴于信息通信技术已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新西兰教师还充分挖掘在线学习的潜能,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全面评估。性教育课程的实施与其他学科一样,注重对课程效果的全面评估。新西兰性教育课程的评估倡导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伴随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可进行多次,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通过持续性的及时反馈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此外,课程评价具有计划性,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多元,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最终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08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