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班级是我的”

发布时间:2020-04-03 作者:李 楠 来源:中国教师报

看着案例中王老师的无奈,我也很无奈。王老师无奈于自己千辛万苦的付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我无奈于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地发生在班级里。

班级到底是谁的?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班主任是班级的引导者而非“包办者”。但现实中,许多班主任像王老师一样在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将手攥得紧紧的,哪怕学生有一点失误都不允许。在班级考核与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平上,我们忽略了后者选择前者,于是就有了“班是班主任的班,分是班主任的分,跟我有什么关系”的话语出现。若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班级是我的”。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班级是我的”?让学生成为班级规则的制定者。班规应该是学生的需求,而不是老师的要求,应该由学生自己制定,而且是人人参与,班规制约的对象应该是包括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内的所有成员。制定和实施班规的过程,就是民主启蒙、民主教育和民主训练的过程。

但是,只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还远远不够,班主任还要搭建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不是班主任要求学生做什么、怎样做,而是学生自己思考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产生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一点也很重要。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生命线,班级的灵魂是在活动中诞生的,而有了灵魂的班级,每个孩子便不会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与班级共荣辱、同进退。这样,班级自然就会成为“我的”“我们的”,而不是班主任的。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好运角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08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