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师生之间

织出教师生命的“云锦”

发布时间:2020-05-11 作者:齐 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云锦古老的花纹引我的思绪飘向远方,怎样的匠人能织出如此巧夺天工之物?据说一位熟练的织手,一天仅能织5厘米。我做教师23年,是不是也在编织教育生命的云锦呢?

工作的第21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于是我选择外出学习将思维打开。

2018年7月,我自费参加在河南的一项培训。白天听课听报告,晚上交流探讨,5天高强度的学习迅速清空过往,将新鲜的知识注入,恐惧感被抛到九霄云外。那时的我像个贪嘴的蜜蜂,在每片花丛中翩跹、寻觅。

当然,从导师身上汲取的不仅有知识和方法,更有勤奋的精神。晚上11点多,空气燥热无比,我依然在自习室整理笔记,内部产生的动力似乎能够超过飞机穿越云层的力量。

2019年4月,我又自费参加在西安举办的一场活动,那次学习让我爱上了诗歌课堂。我尝试用诗歌意象写文章,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也爱上了诗意的表达。我们开设公众号“心有诗意过生活”,发表师生原创文章100多篇。我还把自己的一些练笔整理成文章,发表在各种报刊上。

我和学生与文字的“共舞”不止于此。

我开办周末图书馆和寒暑假夜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累,意在建设生命内在的景观。

我喜欢萧红的作品,多年来从萧红开始,带动学生阅读更多名家文学经典,假日再进行实地调查,将书籍与生活连接,从而向文字更深处漫溯。《群山之巅》《活着》《平凡的世界》《肖申克的救赎》等也一度成为学生的枕边书。

教育可以发生在教室、操场,甚至行走的路上。我与学生7年研学,走过8省20个城市。

去年暑假去甘肃研学,来到鸣沙山、莫高窟,学生这样记录:“细小的沙粒简直无孔不入,不仅钻入我的鞋里,还跳进了我的衣袋。顶着毒辣的太阳,步履蹒跚地踩在沙子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淌……”

唯有亲临现场,用心感受,以情投入,才会有这样深刻的感受。

我们每周选出优秀文章刊登在班刊《野百合作文报》上,每个好句子一角钱稿费,每篇文章一元。这样玩有意思,更能激起写作欲望。我还为作文不能见报的学生开设《不负青春》专栏,让学生担任“导师”,优秀篇目在公众号上发表。

2019年8月,我又着手创建班级共同体,至今已进行29期交流。交流时,学生提前提交自己的困惑,我根据需求设计体验活动,以群体力量解决个体问题,如人际关系紧张、恐惧、不自信、学习效率低下等。交流后,学生往往会写下感受,就自己的困惑总结解决办法。

共同体建设相当于把神奇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打开未知世界的门。帮助学生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俯拾皆是的小幸福。

身为教师,我要做一个用心的织手,用一生编织出美丽的教育“云锦”。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一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05月13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