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局长专栏

教师编制市域调剂并非良方

发布时间:2020-05-19 作者:田小飞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前不久,江苏某县再次被所在市统筹调剂150个教师编制。两年前,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此次,教师编制再次被市域调剂,各县、市叫苦不迭。

在教育实践中,这样的“市域调剂”举措并非良方,只是“拆东墙补西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市域主城区来说,调剂的编制依然无法解决教师编制整体偏紧的状况;对于被调剂的县市来说,无疑是削足适履,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编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尤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目前,各地普遍执行的标准是2014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所确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例标准。该标准源自2001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中所确定的城市标准。时至今日,近20年前制定的编制标准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需要。以小学为例,一个班标准班额是40人,按19名学生配备1名教师的编制标准测算,则一个班仅能配2名教师,而小学要开设语、数、英、科学、音、体、美、计算机等课程,根本无法保证专业师资配备。

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实施,选课走班已成为教学组织常态。原有的教师编制标准已经严重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实施。

目前的教师编制标准只采用了“师生比”这个单一指标,在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不适应性。“师生比”是建立在班容量为40-50人的基础上,如果班容量过小,这种计算方式就极不科学。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而言,尤其是班容量低于20人的学校,如果仍按照师生比指标配备教师,则许多学校将无法开齐课程,甚至无人上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师生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但实际上,班师比如何确定,中央及许多省市并没有具体规定。

鉴于此,编制部门根据现行编制标准,对一个区域内教师整体规模进行编制核定时,往往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市域调剂”,更让乡村小规模学校苦不堪言,无法正常运转。

当然,解决教师编制短缺矛盾及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单纯的“市域调剂”就能完全解决的。从短期看,教师编制标准应当以公平、均衡、弱势补偿为基本价值取向,要保证基本的教育教学需求;也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从长远看,教师的增量不一定全部要在编制内解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编制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其束缚教育发展的种种弊端必将在改革中逐步解决,以解放教育生产力。

《中国教师报》2020年05月20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