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找到“堂堂清”的突破点

发布时间:2020-06-09 作者:杜金山 来源:中国教师报

“堂堂清”的提出近30年了。30年来,话没变,但语境变了,围绕“堂堂清”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认真看待这个问题,找到突破点,不要完全否定它的价值。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升学压力远远没有今天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比较随意,教师一时兴起就某事发发议论,都可能占半节甚至一节课时间,在这种随意“教”的背景下,学生的学当然也很随意。所以,以今人眼光看,那个时候的课堂效率不高。但这些议论的教育意义也未必真小,无论好与坏,影响学生一生的却往往是这些看似题外的议论,因为此时的教师看起来是那么有血有肉、有情感,很真实。

随着中高考竞争愈演愈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聚焦点像越开越快的超级赛车手的视线一样,越来越短、越来越窄,知识学习的效率问题逐渐成为所有学校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江苏洋思中学率先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说法。前8个字对中国基础教育观念层面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后面的“四清”由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令人耳目一新,一时风靡大江南北。

今天回头看,前8个字实属战略层级的教改箴言,开启了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新路径。所以笔者一直认为,洋思中学时任校长蔡林森是中国基础教育课堂变革的先锋。后面的“四清”是战术层面的,对师生养成制订和尊重教学计划,矫正教与学的随意性,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特别是对即时、立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积极作用。

今天,严格的教学计划,高强度的教学检查,师生围绕知识进度玩命狂奔,过去那种随意性虽不说早已荡然无存,但至少是极少了。那么,我们对“四清”应该怎样看?笔者认为,它的原始价值虽已消失,但只要赋予新的内涵,与时俱进,还是具有生命力的。

教师先要做到,不要把“四清”当作强制性检查落实的目标,而要当作引导性的奋斗目标。

学校管理中制定的目标,有些是必须落地的,有些是引领性、倡导性的。显然,在生本和学本思想下,所谓“四清”就没办法真正落地,成了伪命题,但若作为师生的一个奋斗目标,它依然有意义,有生命力。

如果非要当作强制性检查目标,就要在生本的理念下对“清”的含义作出明确规定,让“清”能真正“清”起来。

笔者认为,所谓的“清”就是完成、清楚、明白,简言之就是完成了、学会了。其诟病就在于教师完成了教,学生未必完成了学。但如果我们今天就把“清”定义为“学生的会”,把“会”当作课堂知识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不错的。

但“会”有许多层面,笔者把会分为六个层次:记忆准确,是最低层次的会;对点性知识能理解,是第二层次的会;能把点性知识正确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实现体系建构(理性),是第三层次的会;能把新的知识体系融入到个人的文化体系中(从理性到感性),让知识产生情感,这是第四层次的会;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解决充分条件的实际问题(智能),是第五层次的会;能够综合利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性去解决条件不充分或未知的实际问题(智能),是第六层次的会。

笔者仅建议把第一层次的会当作“清”的内涵;对部分学生,可以自定义其他层次会的目标,如是操作,“清”也是可以落地的。

总之,我们讨论的是一个“术”,因此就别太较真于它的是与非,要学会扬弃,避其“非”就其“是”,贵在用好。

(作者系中国教师报特聘专家)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10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