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市榆树林子镇在平泉市东北方向75公里,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是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我自2013年上任伊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宗旨,立足“四个优化”进行探索与实践。
优化管理机制,全方位抓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提升领导班子治理水平。我校严格执行对校领导干部工作的月积分督办考核制度和年度工作述职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强化进位意识,力争做到挑战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弯腰。树立敢于承担、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提振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攻坚意识;打造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的执行意识;强化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意识;不断强化“无功即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思想认识,使得学校提质工作有了新突破。
二是聚焦师资队伍提升发展软实力。我校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标准制定《新时代榆中教师准则》,同时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增强教师政策、责任、质量意识;启动教师基本功大练兵、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竞赛等活动,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争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和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我校规范了课例研讨基本程序,打造常态化校本教研模式,着力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三是打通选人用人机制壁垒。实施名班主任工程。实行竞聘制,通过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等方式,把政治觉悟高、管理能力强、工作业绩优的教师选拔到班主任岗位上来。后备干部一律从优秀班主任中选出,做到凭德才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形成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实行领导任班主任制度。让领导班子既不脱离实际抓管理又能在全校教师中起到表率作用。
四是创新评价方式促管理。打造“厚积薄发,朴实有华”的“榆”文化,实现文化治校;完善学生积分管理模式,形成交叉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多层次、网络化管理体系;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把会上讲的、文件上印的变为手上做的”“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好的东西写出来”,达到知行统一,由实践向理论提升。为此,我校出台了《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实施学科带头人引领制度,增设学科带头人津贴;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
优化过程管理,全程抓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确立了“学校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成长转”的办学思路,科学优化“人、财、物、时、空、信息”教育要素的资源配置。人的管理做到人尽其才;财的管理做到聚散有方;物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时间管理做到张弛有度;空间管理做到四位一体;信息管理做到实用高效。如在时间管理上,科学安排学生的作息,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每个教育元素的高质量实施确保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除了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我校还强调要开设好校本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教导处组织编写了《可爱的榆中》《文明礼仪》入学课程;团支部研发《传统节日活动课程》《假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及《主题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心中;体育组研发《榆中乒乓球》特色课程,开发乒乓球课间操,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
优化发展环境,全员抓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建立全员服务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为教师排忧解难。校领导率先垂范,坚持每周深入课堂,带头评课,参加校本研训活动。学校上下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人人抓质量的良好氛围。二是办好家长学校,将家长作为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通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万人评学校”活动,优化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提升家校育人合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未来我校将继续找差距、补不足、立模范、创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系河北省平泉市榆树林子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2日第1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