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习方式变革背后的活力“密码”

发布时间:2020-12-08 作者:本报记者 吴绍芬 来源:中国教师报

11月19日-20日,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协办的2020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在重庆谢家湾小学举行,主题直指“走进谢家湾小学,看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式创新背后,育人价值到底何在?如何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

在一所拥有6000多名学生的小学校园里,没有上下课铃声,但学校长短课相连,所有活动开展得忙而不乱,你能想象得到吗?

不管你从校园的哪个角落出来,总会有穿着红黑校服的孩子,笑若梅花地向你问好;如果你迷路了,别急,学校的孩子会热情自如地把你带到想去的地方。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孩子几乎没有不认识校长刘希娅的,他们亲切地叫她“希娅校长”,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问题问她呢:

“希娅校长,我发现您在学校里既不当班主任,又没有给同学们上课,您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听说近段时间我们学校有一场大型活动,我想代表一年级同学参加自编操表演,好吗”……

面对这些问题,刘希娅再忙也会耐心地给孩子答复。

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园里师生的笑脸、洋溢着的活力已然成为重庆市一道亮丽的风景。11月19日-20日,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协办的2020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在重庆谢家湾小学举行,主题直指“走进谢家湾小学,看学习方式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代表真切看到了谢家湾小学因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育人风采和办学活力。

每个儿童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前沿创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办学活力

“没有统一的上下课铃声?没有统一的课间活动和课间操?这还是学校吗?”刘希娅带领谢家湾小学所做的这些举措,当初受到不少家长的质疑。

其实,刘希娅采取的这些管理方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取消全校统一的上下课时间,可以让每个班级根据孩子的情况自主安排,长短课结合,教师能更自如地把握教学时间和学情,孩子能更从容地上好每一节课。全校统一的大课间,改为每个班级每天一节60分钟的体育课,保障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每个班级在学习国编操的基础上,每年创编一套自编操,每个班级的自编操都不一样,有棒球操、足球操,融入劳动元素和自助午餐的操,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台展示,活力被彻底点燃了。

在此次论坛上,报名参加自编操展示的学生和班级有许多,其中就有那个想代表一年级参加自编操表演的孩子,在队伍里小小的,跳完了还不想走。刘希娅在台下笑着对孩子说:“把机会也让给其他同学吧。下次学校有活动,我再请你过来跳。”

课上,孩子们沉浸其中,陶醉其间。三(5)班上的一堂课《让声音小一点》,如果你不全神贯注、亲自参与,你很难想象它竟然是一堂道德与法治课!

教师易正星先从大自然的声音导入,引导学生从学校熟悉的环境里找到声音的类别,如餐厅里餐具碰撞的声音、餐间交流的说话声、操场观众的欢呼声、后花园的鸟叫声、教学楼里的读书声、图书馆里的翻书声。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提示下做实验,分别用小棍敲打小鼓、手铃、烧杯、响板、碰铃、音叉等发出声音。实验中,学生们发现:“我使劲敲,声音就大”“我用硬的东西敲,声音就大”“我快速地敲,声音也很大”。探究发现,原来声音与力度、材质、速度都有关。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人朗读、三人朗读、多人用不同频率同时朗读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多频率发出的声音原来是那么不优美,完全是扰民的噪音。

“哦,以后我们在公共场合再不大声喧闹了”“我们在餐厅里要尽量少让餐盘发出声音”“我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车的鸣笛声真让人不舒服”“我们要少制造噪音”。

从了解声音到引入“小声点”的话题,直到得出结论,教师没有灌输,学生却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到了。

“活力四射、活而不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陶元红在点评中认为,“学生们在发现、探究中总结经验,呈现出了真实的学习样态。这里的课堂拥有师生的共同分享和共情活动,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命构成和生活构成”。

在谢家湾小学,学生的自助午餐也备受关注。有老师劝刘希娅让孩子用不锈钢餐盘就是了,用陶瓷餐盘和汤盅容易摔碎。可刘希娅没有同意,她安慰说:“陶瓷盘子摔碎的声音也是儿童成长的声音。慢慢地,他们就会小心翼翼、轻拿轻放、有序就餐了。”

“凡是对孩子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这是刘希娅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从2004年开始,她在保障国家课程目标不降低、内容不减少的前提下,带领团队对课程进行整合,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入国家课程,建构和实施三级一体化的小梅花课程体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之策。

与其他小学不同,谢家湾小学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上午半天是高效完成学科课程,下午主要开设200多个社团活动和500多个学科专题活动,学生自主选择。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刘希娅校长工作室”成员、重庆市巴南区鱼洞二小校长刘玉霞对这样的变革十分认同。她说:“作为巴南区一个集团校的总校长,我在办学中有时会遇到困难,但看到刘希娅校长,看到谢家湾小学孩子的生活方式,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少管控、多自律,孩子玩着玩着就长大了。”

现在,看到学校获得了全国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国质量奖,看到一个个孩子健康成长,家长的质疑声消失了,专家也给予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小学六年对人的一生是奠基性、根本性的影响,谢家湾小学取消铃声及其他学习方式的变革,其实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给予教师适当的弹性,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自由。”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指出,“学习方式折射出育人的价值,有活力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儿童在教师引领下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本中在此次论坛中由衷地说:“在这里,我看到了学习方式创新的育人价值,便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崇尚健康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促进全面的、个性的、充分的自由发展。”

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团结拼搏的教师队伍增强办学活力

“老师,我喜欢吃粉蒸肉”“老师,我最喜欢喝萝卜鸭掌汤”“我还是喜欢吃酸辣粉”……

走在门外,听到的全是菜品名称,推门而入,看到的是学生在上数学统计课。四(3)班教师周咏利用学校餐厅的菜品进行介绍和统计,问学生最喜欢吃的菜品是什么,有多少人愿意吃。于是,“粉蒸肉们”上来了,“萝卜鸭掌汤们”上来了,“酸辣粉们”上来了……

周咏让学生先分类抱团,然后数数,并在大黑板上的条形统计图中标记。原本很抽象的统计图,在学生眼里具体化了,看上去更清晰、好辨认、很直观。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哪些情况可以制作条形统计图呢?”周咏启发学生。“记录每个月的开支,看哪些地方可以节省”“要去某个景点可以先做统计,避开高峰期”“回家后我要和父母商量用统计图做营养膳食”。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

教师的机智点拨,学生的主动应对,令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欣喜不已:“数据意识培养是核心素养之一,运用数形结合、利用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同时也让孩子通过调查学会搜集数据,并让数据‘站站队’‘分分类’,了解数据背后的‘故事’。”

“要培养创新思想和人才,需要强烈的好奇,纯正的热爱,独立的思考,不懈的努力。”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对师生更好学习数学的期待,在谢家湾小学变成了现实。

此次论坛上,体育组教师的创新活动同样备受关注。一节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抢花炮,让师生活力绽放。整场活动以比赛机制进行,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团队协作和拼搏向上的力量。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屈明对这一活动现场点评:“‘新、练、情、美’特点明显。观念新,体现为从传统的怎么教变为让学生怎么主动学;重演练,体现为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提升能力;有共情,体现为活动中教师俯下身、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生命美,体现为教师始终保持阳光自信的状态,学生也洋溢着笑容,我们看到了有灵魂的生命。”

“教师因有‘迅捷、愉悦、彻底’的好的教学,不仅展现了无穷活力,也带来了学生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的创新。这样很好地支撑起‘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华评价说。

为了促进教师团队发展,谢家湾小学出了许多“新招”:课例研发引领教学,教师课例展示不定教师、不定教法、不定教案,谁都有可能被抽签选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接近孩子的方法。”刘希娅说。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对此给予肯定。她说:“我经常到学校,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看到教师自发组织起来潜心研究,场景令人感动。刘希娅校长一直带领着这群充满理想、对教育有执着追求的教师一起研究,成就了团队和孩子的成长。”

离孩子近一些再近一些:阳光灵动的校园生活提升办学活力

此次论坛囊括了4场主旨报告、3场高端报告、10场专家点评、1场高端对话、1场学生辩论赛、7门学科12节现场课例、3场论坛学术总结……这是一场活动盛会,也是一场精神盛宴。师生被专家学者的引领所震撼,专家学者被师生的活力所惊叹。

在这里,墙壁上的朵朵红梅、梅花窗户,还有操场旁边体育馆的梅花座椅,让红岩精神永在学生心中。学校墙壁上悬挂着的学生笑脸图,银杏树下一张张笑脸带来的亲切问候和指引。有爱的冬天,温暖如春。

步入学校油画室,学生的作品琳琅满目。蝴蝶花园、勇敢超人、小鸟高飞、名画临摹、山川峡谷……这些都出自学生之手。湖蓝、钴蓝、白色、柠檬黄、紫红、熟褐、赭石、中黄等,色彩在他们手里游刃有余。

走进辩论赛场,学生辩论赛“成长道路上,扬长更重要还是补短更重要”可谓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孩子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正方与反方对辩,辩手与来宾互辩,妙语连珠。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逻辑思辨与口才表达能力令现场参会代表赞叹不已。

偷税漏税以罚代刑是利大还是弊大?生二孩是利大还是弊大?进补习机构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些热点话题都曾是辩论队的话题。

“听辩论赛太过瘾,我有时都不舍得离开去上厕所,因为辩论就是一次性的,学生辩过后就觉得没那么有激情了,会选新话题。”刘希娅笑着说。

林荫大道上,冬天的落叶随风飞舞。学生如获至宝,趴下身子,在树下的木椅上做书签。一幅幅美图呈现:用长青叶做花园栅栏,用银杏叶做裙,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在花园里翩翩起舞。还有学生做成踢足球的小男孩、列兵布阵等。“我们都是捡地上的落叶来做,不能摘。因为树叶和我们一样,强行离开父母会伤心的。”一位女孩天真无邪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灵动。

校园操场上的沸腾更是美妙的风景。记者走过去,看到三(2)班学生王羲轩正在操场上抖空竹,有时将空竹高高抛过头顶,真让大家捏把汗。可他自然地将抛出去的空竹稳稳地接住了,旁边的同学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你怎么把空竹抖得这么好?”记者不禁问他。

“我们已经学习快两年了,我就喜欢空竹被抛起来的感觉,就像一只鸟儿在飞翔。”他告诉记者,学校每天都有户外体育活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项目。每天吃过午饭后,就可以到操场上抖空竹。他还告诉记者,在学校已经学会了踢足球、机器人编程。

四(1)班的踩高跷活动更是引起了与会者兴趣。代表们迅速跑到学生队伍中,有的录像,有的交谈,有的竟然拿起学生的高跷学了起来。学生蒋雨熹说,自己经常会在下课后就推开教室门到操场上练。旁边的男孩附和着说“是啊,我也喜欢踩高跷,能平衡身体还能锻炼臂力”,脸上满是喜悦的神情。

放眼望去,操场上的篮球、棒球、羽毛球、足球活动,让整个校园在激情燃烧。

“现在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我们呼唤从身心分离走向身心合一的教育。我庆幸地看到,谢家湾小学做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激动地说。

“六年影响一生,由学习方式引发的变革和创新,让我看到了孩子的阳光自信、落落大方、生动活泼,这里的孩子是幸福而幸运的,他们遇到了一位有能力、有担当的教育家型好校长。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一朵红梅花儿,都是鲜艳的,有其独特的美。”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姚炜道出心中的感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佐书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氛围,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我主张培养学生是‘腌萝卜’的教育而不是‘刷萝卜’的教育。在这里,我看到了文化带来的强大的教育能量。”

我们坚信,这里的教育必将走出新高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9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