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吟游

徐志摩故居:诗人的两极

发布时间:2020-12-08 作者:叶晓燕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海宁市干河街,一条普通的小城街道。路面有点狭窄,两旁的房屋高低新旧不大齐整统一,有的路段还在施工,显得更是杂乱。一切如此普通、如此日常,一如江南很多的小城小街。

徐志摩故居就在这条街的38号。

初次站在如此庸常的一条街道上,我心里有一种作为徐志摩诗人粉丝的遗憾,总觉得执着追求自由、爱、美,有着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的人,生活应该特别对待他,能够特意为他标志高于俗世的标签。但竟然没有,或许家乡人记住的只是那个叫“徐申如”的孩子,而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后以“徐志摩”之名扬名四海。

大家的谈话依旧闲散杂乱,并没有归结到诗人身上。午后的阳光带着夏日的燥热,街道更显得懒洋洋的,再次让我觉得这里一点不像诗人的故居。不过抬眼处即看到一个标识——一座小洋楼,上面题着“诗人徐志摩故居”。隔着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任何人事的浩荡在生活面前都将归于一种日常,几乎每一个故居都是寂寞地存在于时空里,后人到访的足迹惊动不了原主人,惊动的唯有自己。

那么,我也无须遗憾,大可以在心中为自己的到访准备一种仪式感。

我放轻脚步,就像是应和《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轻轻的来”,用心灵的触觉去揣想哪个角落、哪方土地曾触动诗人的浪漫情怀。特别想看看诗人的卧室、书房,这些房间的布局应该最能透露诗人的心思,会让人在实物上真切感受诗人的气质。

走过天井,进入正厅,我选择先看左边的资料陈列厅。这里的照片、文字展示的是诗人的家人。前半厅主要是介绍诗人的出身、家世,以及与他的情感对象——原配妻子张幼仪、爱慕对象林徽因、后任妻子陆小曼。但我感兴趣的是诗人的后代,就直接走到后半厅。诗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幼时夭折,大儿子有三女一子。有一张四位孙辈成年后的合影,个个看起来神采飞扬,颇有祖父遗风。再看他们的人生简介,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这给人一种圆满之感,诗人定格在35岁的风华之时,而他的后代受着他的风华光照,让人感到欣慰和释然。

出了门,有木板楼梯通往二楼,也有门廊通往右边的展厅,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上楼。楼上走廊里挂着陆小曼的国画和书法,的确无愧于“才女”之称。第一扇门进去是徐志摩母亲的卧室,隔着窄窄的走廊,对面是张幼仪的卧室。据说离婚后,徐志摩的父母还是认她为儿媳,给她留了房间。

顺着小走廊再过去就是诗人的书房和卧室。这布局与刚才的两间卧室大同小异,无非是窗、梳妆台、椅子等。只是色调变了,居然是粉色系,完全出人意料。诗人在这样的粉色中写出的文字是否也会带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当然,看故居简介这里不是诗人从小长大的地方,而是他后造的,是他与陆小曼结婚后住的地方。这些粉色或许是为了附和陆小曼的审美要求——对于当时来讲,粉色系应是带着西方的浪漫元素,比起中式的厚重大概算是大都市的时尚风潮吧。

站在这片粉色的空间里,感觉到附在诗人身上的神秘气息慢慢散去,反而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剥离掉外在的光晕,谁都是在一物一什一菜一蔬间具体生活。据说徐志摩很喜欢这座洋楼,多次携着爱妻陆小曼来这里居住。那个似乎极力追求着美和自由的诗人,他其实也是寄身于小小的空间之中,他那些似乎离经叛道的做事风格,最后也是安然于生活的日常。这样也好,这个浪漫的诗人并不孤绝,原先的遗憾和落差在这里一点一点弥合。

文字和故居是构成诗人的两极,合二为一才完整。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瑞安市第五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9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