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课程观

“跨”得出,“融”得进

发布时间:2021-04-20 作者:叶恋花 来源:中国教师报

当下,课程的跨界融合是研究热点,美术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艺术学科,如何在跨界融合中避免“贴标签”式的表层融合?如何突破机械刻板的“美术+X”模式走向深度融合?

针对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美术教师建议语文教师让学生放下作文,先画与作文主题一致的儿童画,再指导学生把绘画的经过写成作文。还有些初学写作的学生厌烦作文课的枯燥,教师就让他们给作文配图。一段时间下来,确有学生在“写写画画”中取得了进步,学校展室里随之呈现了不少跨界融合的“童画习作”。

写作与绘画都有鲜明的形象思维特质,可以说是“同频共振”,这种跨界融合让人耳目一新。然而,当我们冷静思考时就会发现:第一,不是每种作文题材都适合用画面表现;第二,不是每个学生都爱绘画,“童画作文”的方式对不爱绘画的学生而言,原先的“习作负担”没有消除,又增加了一份“绘画负担”;第三,容易造成“绘画思想缺失”,学生的“童画作文”有许多模仿痕迹,缺少原创性。

那么,如何让跨界融合既“跨”得出又“融”得进呢?

找到契合点。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明园中的景致如何美不胜收,考虑借助绘画作品让学生体验、感悟。语文教师向美术教师请教,下载了当年宫廷画家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圆明园西洋楼》等作品,还呈现了唐岱、沈源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为学生提供了视觉盛宴,借此打动学生的心灵。三幅精美绝伦的绘画作品给学生强烈的震撼,不少学生欣赏之后感慨颇多:既为绘画作品中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而惊叹,又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扼腕叹息,在跨界学习中自然而然增加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名语文教师还通过PPT展示了美术教师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增强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价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一名教师不囿于自己的学科虚心请教,另一名教师也热情相助、用心指点。由此可见,各学科教师突破本学科界限,让自身的知识、能力、视野实现“跨界融合”才是最为关键的。

瞄准高目标。“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也应该瞄准这样的目标,而不能仅仅为了学科知识和内容。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通过跨界融合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尤为重要。比如美术学科《听音乐画音乐》一课在与音乐学科实施跨界融合时,不仅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来表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更要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跨界融合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更要教会学生创意思维,不能让画出来的形象千人一面。再比如美术学科的《学学构图》《对比的艺术》《对称美与秩序美》等都可以通过数学原理来剖析,在剖析美的规律和形式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甚至通过演绎“黄金分割”所蕴藏的美学价值,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精准,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突出主体性。跨界融合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学应凸显学生的能力发展、知识丰富、思维提升……如果课程融合变成教师的表演,那就本末倒置了。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突破学科界限,自主展示其多样的才能、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设想,调动学生多学科的已有经验。为了让跨界融合有充裕的时间保证,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校本课程、兴趣社团等活动的时段,让跨界融合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中国教师报》2021年04月21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