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点评

我有许多“没想到”

发布时间:2021-06-22 作者:喻伯林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一场诗词讲座之后,我设法将黄波老师调到我们学校,因为觉得她做事认真、传统文化素养深厚,会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黄波来到学校不久,就主持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对联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研究”,展开了丰富多彩且卓有成效的对联课程。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仔细想想却又那么顺理成章。

对联虽然短小,但是规矩众多,我看起来都颇伤脑筋,何况是年龄不大的小学生。我也见到过有些学校开展对联课程,大多不过是背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而已——我没想到黄波的对联课程居然是以培养学生写对联为目标的。我甚至想,如果写对联这么简单,为何现在这么多人都是门外汉?我既怀着期待又有些担忧。

没想到,学校的对联课程就那么悄悄地生长着、惊艳着:

在对联读本编写方面,黄波总要选最好的故事、最好的范例,总要使用最为通俗、形象、有趣的表达。我没想到,课题组还请人设计了一个可爱的“联精灵”图案,让学生一看就喜欢;我也没想到,课题组还把对联知识编成歌曲,让学生唱着歌学对联。总之,课题组似乎一直在表达:“我们就是要努力把最好的资源带给学生。”

我知道,课程全面铺开肯定要培训教师,但我没想到培训活动会这么丰富多彩。示范课生动得似乎不让学生笑够就不达标一样;有趣的对联讲座不知不觉中成了语文教师的“好朋友”,对联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常客”。到天心阁研学,到岳麓书院备课,让专家、学者当“讲解员”,几乎就是“享不尽的奢华”。

我知道,课题组肯定会给学生讲对联,但没想到对联课程开展得如此成功。早上诵读、课内学习、知识竞赛、节目表演……就这样悄悄地进入学校,从似乎与教学无关的“格格不入”到如今的“无孔不入”。对联课程的成效更让我意外:第一次对联创作活动就收到不少符合规则的好对联,为了因材施教而成立的“精灵联社”又在“放舟联海,问道麓山”活动中涌现不少优秀作品。

从课程开始时调查问卷的情况看,学生对对联几乎一无所知。现在,学生不仅能够判断对联合格不合格,还能自己创作优秀的对联作品。我看到课题组做了许多工作,但我知道还有许多是我没看到的——因为写对联这项技能绝不是靠几堂课、几次活动就能掌握的,这里一定还有许多我没看见的认真学习、耐心辅导、细心批改。我知道,是许多看不见的汗水才浇灌出这么美的对联之花。

看着学生在岳麓书院聆听对联知识时亮闪闪的眼睛,看着他们兴致勃勃地围住教师问东问西,看着他们争先恐后地提交对联作品……我原来的担忧不见了。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的“没想到”,但是现在也有我能想到的——学生对对联的热爱会越来越浓烈,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会越来越高,学校一定会诞生许多“小小对联家”。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青山中心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1年06月23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