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男旦》:艺术传承之美

发布时间:2021-08-25 作者:简 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提起京剧“四大名旦”,人们总会津津乐道,并怀着一份崇敬与钦羡。只是如今男旦几近消失,深具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逐渐式微,所以当我读到新蕾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陈曦的长篇儿童小说《男旦》时,格外欣喜,因为作者开诚布公地说,他写这部小说,为的就是传承和赓续。

老实说,在长篇儿童小说犹如水漫金山却又极其同质化的情况下,我已经很少读到充满诚意而独具艺术创新的作品了。创作时间长达10余年的《男旦》却是创作者怀有使命感的一次诚意写作,当得起被称作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次重要收获。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你会随着优美的文字渐渐地安下心来,与小主人公一起去感受美妙的京剧艺术,去体验汗水浇灌后的成功,去发现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去担当一份文化传承的自觉责任。

《男旦》写了一个与外公相依为命的12岁男孩苏子轩,他从小受到外公的影响,喜欢京剧,喜欢唱青衣和花旦,外公节衣缩食将他送进戏校,成了“青苗班”里的一名插班生。为了能够留下来成为正式学生,苏子轩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是学艺的路并不好走,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过他也受到了同学和老师各种关爱和帮助,其中有与他睡上下铺,有着“大武生”梦想的同学高峰,有被他叫作“扫地僧”且身怀绝技的厨师李叔,有向来对他要求严苛的班主任余卿……他们与苏子轩一起构成了悲欣交集的艺术小世界。

作者陈曦小时候便痴迷京剧,喜爱程派艺术,能演许多传统剧目,也对男旦这个行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充满兴味和热忱。写一部关于男旦的儿童小说,于他是心向往之的一件承担使命的大事。这样的创作必然是“出乎于心”,是真心实意。

由于作者对京剧艺术熟稔,对男旦行当有真实的感受,所以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直抵人心的强大力量。作品中写苏子轩在舞台上表演《白蛇传》“游船”一折,演得出神入化,身上、脚下、表情都跟在真船上一个样儿,人随船动,船随波行,竟然让观众看得头昏眼花,甚至有人真的晕船了……其实他在舞台上有如此惊人的表演,除了与人物心心相印,还有赖于他扎实的功夫——他腰包下的腿一直是屈着的,但观众却无人发现。这样的细节在作品中比比皆是,逼得我无法一目十行地对内质厚重的文字进行所谓的“轻阅读”,反倒是因为细节真实、生动而陷入“沉浸式阅读”。

可以说,《男旦》的文本是典型的“文学”文本,语言非常文学化,凸显汉语的优美,字字句句都精心营造,如同千锤百炼的京剧唱词,却又十分难得没有做作感,还借用了戏剧的形式,其章节以“场”来标注……

《男旦》的结局是开放式的,苏子轩因被挑选去演电影中的小程砚秋而离开了戏校,他可能不再回来——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戏校生活里已获得人生的成长,他已认定“戏就是我的命”。结尾处,苏子轩和受了脚伤很可能结束短暂艺术生涯的高峰,在一处废弃的舞台上合演了一折昆曲《千里送京娘》……梨花白,月光亮,我和苏子轩一样,摇了摇手,然后放下《男旦》这部小说,泪水盈眶——为书中的小主人公送别,也为一部出色的中国本土原创长篇儿童小说的到来。

(作者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教师报》2021年08月25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