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通过互联网获得了许多学习机会和资源,对想成长的教师也积极推荐。今年暑假参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发了我的思考。
8月16日,“2021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研讨会”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试教团队倾情分享,众多一线教师齐聚“云端”共同学习。活动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乡村教师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获得,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节科学课,两个执教团队在异地互动研讨。准备一节科学课不容易,那节“神奇的小电动机”科学试教课凝聚了一个团队的心血:执教教师只是团队中的一员,此外还有实验组、材料组、板书设计组教师的努力。每个环节都有一个小团队负责,既分工合作又互相融合,他们不断设计、试教、复盘、调整,共同打磨了这节课。
我身边不少乡村教师听完这节课都感叹:“有团队真好!”
是啊,有团队真好。但是,这种团队合作模式在乡村学校并不多见。多数情况下,乡村教师是单打独斗的,周围人不反对已经很欣慰。网络不畅通的时代,乡村教师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不多,外出培训的机会也有限。现在有了网络,加上众多教育人的倾情付出,不少学习资源都随手可得。
遇见美好,便想创造美好。如美国作家狄金森所说:“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不曾见过光明!”
现在的乡村教师,只要想学习、想成长,资源很多,比如刚刚提到的科学培训活动。除了这种短期培训,一些长期的学习机会也不少。比如我一直参与学习的全国“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
一年一度的“教育行走”活动唤醒了不少乡村教师的成长愿望,许多人因为接触了这个团队而改变。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活动在线上举行,但课程依旧丰富,主题涉及时事、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育生活等。虽然感受不到现场的氛围,但活动依然精彩。
除了有组织的培训活动,互联网上各种学习资源也非常多,比如文字、视频以及直播活动。只要想学,一部手机可以连接整个世界。
读写是一个普通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除了参加别人的“组织”,乡村教师自己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凝聚起志同道合的伙伴。去年9月开始,我陪着老师们坚持日更写作,我们称之为“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如此看来,互联网让乡村教师不再身居孤岛,乡村教师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不过我要给乡村教师提个醒,资源贫乏时,我们要花时间精力寻找资源;资源丰富时,我们则要学会挑选和取舍,不被泛滥的信息淹没,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诏安县梅洲乡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01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