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悦读·话题

“中国创造”的理想教育范本

发布时间:2021-08-31 作者:苏 静 来源:中国教师报

对人类而言,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的存在样态关乎其中的生命个体的价值走向。在当下教育内卷日趋严重的今天,对教育本质的反思尤为重要。

时代呼唤具有中国智慧的教育理论。品读《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就不能不谈新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创新。国家督学成尚荣将新教育实验总结为“中国美学精神照耀,回归与变革相统一的实践哲学”。他认为,新教育有自己的理论解释、理论框架、理论品格和话语系统。

这种评价与顾明远教授对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学派的期待遥相呼应,凸显了新教育作为“中国创造”理想教育范本的实践意义。顾明远在本书总序中写道:“中国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我们的教育要向‘中国创造’飞跃,必然要首先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

20年的新教育历程,要完整呈现实属不易,全书以“成长的历程”“理论与实践”“参与的感悟”“学界的评价”“媒体的报道”等为题,层层递进,使读者可以全方位了解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的“生命叙事”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创造”的亮点之一。朱永新主张教师用生命叙事的方式记录生活、反思教育,教师应“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生命应保持一种“思与诗的状态”,从而实现对教育生活的理解与超越。

在“成长的历程”一章,作者以生命叙事的方式呈现了自己的半生经历:从习武学文的翩翩少年,到激情燃烧的执着青年;从发起新教育实验推动民间教育变革,到以学问报效国家;从倡导全民阅读,到历数曾经给予自己重大影响的经典书籍……最后完成了对自我生命叙事的总结和升华。

纵观全书,生命叙事如一条绵延不断的精神主线贯穿始终。在“理论与实践”一章中,每个主题都包含了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参与的感悟”一章以新教育人自述的方式,呈现了一组对新教育影响深远、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命叙事。叙事主体既有普通教师,也有教研员、校长、教育局长,这些生命叙事呈现的不仅是外在的人生姿态,也是内在的精神成长。

对于朱永新其人,成尚荣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如此评价:“朱永新永远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教师,与校长、教师甚至小孩交朋友。大家喜欢这位大学教授。”

成尚荣的文章只是本书众多精彩论述中的一篇,每一篇文章都是对新教育实验的多元解构和多维评价,带给读者的是深层次的辩证思考和理性判断。

在本书的扉页上,朱永新写下这样一段话:“谨以此书献给新教育实验20年来辛勤耕耘的师生和关心支持新教育实验的朋友们!”20年前,朱永新发起“新教育实验”时,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场理想主义者的征程一走就是20年。一场民间发起的草根实验,如何成就了“中国创造”的理想教育范本?我想眼前这本书或许可以给出答案。(作者单位系青岛大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01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