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广西柳州市成为全国首批38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无论在课程开发还是在学科建设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1年,柳州市以作业改革为抓手,围绕减负提质目标,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打出一套富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作业改革“组合拳”。
问题导向,精细管理。多年来,柳州市通过常态化问卷调查、选点调研、师生座谈等途径,以学科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相继出台了《柳州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指南》等文件,对作业的科学化管理和设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借“双减”契机,柳州市以优化作业为抓手,以监管督导为手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作业改革走上品质增、效能高、总量减的轨道。
项目带动,构建模型。柳州市以广西“十四五”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实践研究》为龙头研究项目,以统编教材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切入点,聚集区域优质资源搭建“1+1+N”立体研究模型,合力探索优质作业设计模式。
第一个“1”,即由市教研员和县区教研员组成一支专家指导团队。专家指导团队通过培训打通信息屏障,为教师开展主题研究、解决研究难点提供专业支持。
第二个“1”,即由学科中心组及关联基地学校组建一支核心研究团队。核心研究团队分为两支队伍:一支是“破冰行动队”,针对研究难点进行技术攻坚,研发单元规划流程图、单元作业模型、作业评价表等相关工具,从技术层面提供支撑;一支队伍是“实证行动队”,以统编教材的“汉语拼音”“集中识字”“阅读策略”“习作表达”“综合性学习”等7种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以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群”为整合依据,开展基于实证的“大单元”作业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反复论证、优化、巩固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N”,即由全市12个县区基层学校组成一批自主创新研究团队。自主创新研究团队引导全市学校发挥教师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推陈出新。如潭中路第二小学作业管理的“三级教研”,箭盘山小学的“345”作业设计策略……一批典型案例应运而生,实现一校一策、上下联动。
搭建平台,扩大影响。柳州市遵循“常态教研精品化”原则,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推动作业研究走入深水区,扩大辐射面,提升影响力。
为激发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柳州市全面开展市、县(区)、学校三级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评比大赛,在比赛中促使教师更新理念,提升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水平。此外,还借助比赛展现“双减”过程中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后服务的创新举措,推广优秀案例、分享成功做法,为深入推进“双减”积累经验。
不仅如此,柳州市还先后启动了精品微课和作业资源专项建设,组建了资源建设专项小组,利用“柳州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柳州小语公众号”进行资源发布。同时,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开发涵盖各年级、各单元、各类型的学习资源,现已完成统编教材1—6年级的教学微课,并逐级上传配套的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这些高质量的区本、校本教学和作业资源为教育教学的减负增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系广西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11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