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校长

小强校长有点儿强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包小为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强校长姓李,但我们习惯称他为小强校长。一方面,他与我们同龄,毫无“架子”,大家认可且喜欢他;另一方面,他能力出众,我们常在各种场合夸赞“小强校长很厉害”,因此大家从心底都尊敬并愿意亲近他。

小强校长到底“强”在何处呢?写作就是他的“拿手戏”。

在“知网”搜索他的名字,就能找到数十篇由他撰写的文章。作为数学教师,他勤于反思、精于总结,将一线教学的扎实积累和对学科教学的执着思索融入文章。更重要的是,他也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写作,指导学生发表了多篇文章。这样的写作习惯他多年如一日,事务工作再忙也不耽误。作为校长和数学教师,能够乐意写、琢磨写并且能坚持写,还能引领学生主动写,这着实让我们佩服。

小强校长的写作能力也深深影响了我们。最初,我们惊讶并羡慕他能发表文章,后来他精心指导我们写作要点、整理素材、精准投稿等方法,让我们也逐渐有了学科论文的产出,还能指导学生顺利投稿。我们体验着收获的快乐,体验着人生第一篇铅字文诞生的惊喜,内心无比感激他。如果没有他的成果和指导,“发表文章”这件事或许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事。但是当身边有校长把“高不可攀”的事变成了“触手可及”,大家也就敢写、愿意写了。我想,这就是校长感染力的体现。他在以身作则,我们也不愿落后。

小强校长的“强”不止于此。科研上他也有一把“刷子”。对于一所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的学校而言,做课题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带动更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但小强校长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率先示范,组建并带领第一组团队完成了一项研究,同时拿出成果服务学生。这就让我们有些“眼红”了,似乎普通教师也可以完成课题研究的大项目。于是,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更多教师参与到研究中。从如何选课题到如何写报告,再到如何凝练成果,小强校长都倾囊相授。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年轻教师:做课题不是为了评职称,也不是为了冲业绩,而是为了个人发展,为了学校发展,更为了学生发展。

行动比口号更有效,我们就这样被带动着体验成功。从最开始觉得做课题是“劳民费力”到后来争先恐后申请加入课题组,再到可以独立承担课题研究……让我们手握结题证书,感受着一件事从“我怎么可能”到“我居然可以”带来的惊喜和满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小强校长还带领我们不断优化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其中两项成果先后获得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我们都为自己、为团队感到自豪,而小强校长无疑是首要功臣。我想,这就是校长组织力的体现,他在“润物无声”中带动并教授教师完成专业研究任务,积累专业成长硕果。

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常被一线教师视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两大困境,而我们在突破这两大领域的过程中,庆幸有小强校长能够身体力行、一线指挥。所以,说他“有点儿强”丝毫不为过。

其实,我们在小强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一点不是如何写作、如何研究,而是坚持阅读。他经常与我们分享,想要获得更快的专业成长必须源源不断地阅读,坚持每日阅读、面面俱到地阅读各类报刊,津津有味地培养阅读兴趣。写作的方法、研究的妙招其实都在各类报刊、书籍里。读得多了,自然无师自通;读得多了,自然才思泉涌。

我们恍然大悟,这就是校长学习力的体现。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教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做到坚持阅读、有效阅读,也是需要有人带动的。我们跟随小强校长能够看到阅读的成果,享受阅读带来的效益,自然而然学校图书馆的书流动起来,我们也愿意投入专项资金添置专业报刊了。

所以,我们都觉得小强校长很厉害。虽然他年轻但很有智慧。身为校长的他似乎从没有高声宣扬过他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也没有输出过什么管理妙招,但他负责的教研工作却蒸蒸日上,青年教师成长也有目共睹——这足以证明,他确实很强。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