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特别策划·实用文阅读教学(下)

让学生化身故宫行程规划师

——一堂“走心”的语文课如何让学生玩转实用文阅读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王 芳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统编小学语文中的“阅读策略”单元是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重要载体。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由四则材料组成,分别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说明文,讲述太和门被烧的奇闻逸事,官方网站发布的游览须知,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这组非连续性文本,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提升学生实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有效文本。

如何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故宫博物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新课标从三个维度给出了教学提示: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于是,笔者在执教《故宫博物院》时,以“实用性”为出发点,为学生构建真实且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实践性”为核心点,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以“评价表”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开展多元评价。

紧扣“实用性”,链接生活创设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初始,笔者从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出发,在情境中提出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同学们,2024年11月30日我们班将开启故宫之旅。当天上午8:30,全体成员在午门前集合,随后四人一组,自主开启探索之旅,剩余行程由你们全权规划。在这堂课上,每个人都将化身为行程规划师,通过深入研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为小组四人精心策划故宫一日游的专属行程。这样的情境将全班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要在阅读实用文的基础上规划故宫行程,在规划故宫行程的过程中高效阅读实用文,将实用文阅读与生活需求进行有效链接。

置身“行程规划师”的角色情境,学生开始深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制定规划时,最需要考虑三个关键要素是什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最终明确一个标准的行程规划需要具备三个要素:选择恰当景点、设计合适路线和合理安排时间。这是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展评价活动的依据。

聚焦“实践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在以“沿着路径阅读,规划故宫行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有目的地阅读”路径图和“行程规划师”技能圈的指引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地规划故宫一日游的行程。作为一名阅读者,学生首先通过浏览全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式提供有用信息,包括故宫的主体建筑、开放时间、参观路线和开放区域;接着,精读相关内容,利用寻找小标题、捕捉中心句、标注关键词等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然后,关联阅读,在故宫平面示意图上标注景点、路线和时间,整合相关信息;最后,由行程讲解员清楚、有序、生动地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的故宫一日游计划。作为行程规划师,小组四人参照“技能圈”明确分工:景点调查员通过阅读课文选定热门景点,调查并记录每个组员感兴趣的景点;行程设计师秉持“省时省力”的原则,用箭头在平面路上标注参观路线;路线设计师灵活安排进馆、离开、午饭、休息及参观各个宫殿的时间;最后,由行程讲解员清晰阐述小组的行程规划,并说明设计依据。

围绕“评价表”,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初始,师生共同确定的“行程规划”评价表条理清晰、内容详细,不仅为学生各个环节的实践探究提供了明确指引,还有助于教师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精准评估教学成效,从而实现评价对教学及学习的双重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讲解员站在台前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的行程规划后,台下的同学能够紧紧围绕景点选择的合理性、时间安排的灵活性、路线规划的妥当性以及讲解的清晰度、条理性与趣味性展开评价,为故宫行程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在课堂最后,学生还会以“评价表”为镜,回顾学习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反思阅读行为,梳理出有目的阅读的生长点。

总之,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学生沉浸在真实的实用文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完成对故宫一日游的行程规划。在此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增强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