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对于教育对象为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教师(简称“特教教师”)而言,更具有独特的启发和引领作用,成为促进广大特教教师厚植特殊教育情怀、坚定特殊教育信念、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服务残疾学生终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教育家精神对于教育对象为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教师(简称“特教教师”)而言,更具有独特的启发和引领作用,成为促进广大特教教师厚植特殊教育情怀、坚定特殊教育信念、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服务残疾学生终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特殊教育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独特场域
2023年,我国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7.7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91.2万人。从目前来看,我国特教教师教授的对象主要为存在智力、听力、视力、精神、肢体等障碍的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残疾学生个体差异极大,往往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独特的学习需要,有的还存在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需要科学、专业的康复和干预技术。这些都使特殊教育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从安置方式到班级规模,从课程教材到教学组织形式,无不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异,特教教师需要扮演教育者、康复者、融合教育指导者等多重角色。
然而,正因如此,特殊教育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滋养教育家精神的宝贵资源。公平正义、多元包容、人道主义、无私奉献、尊重差异等都是特殊教育的天然代名词和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等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高度一致。同时,残疾学生普遍存在的较大个体差异和个别化教育需要,也是教师发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理想资源。《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明确包含了“人道主义精神”“富有爱心”“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直接体现教育家精神的价值理念和能力要求。可以说,特殊教育为教育家精神的落地生根提供了独特的实践场所,是弘扬教育家精神不可忽略的重要领域。
特教教师需要教育家精神的滋养和引领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教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残疾程度加重、残疾类型更加复杂,同时社会大众对于特殊教育仍然存在传统偏见等现实因素,导致特教教师容易出现职业信念不牢固、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等问题,有离职意向的特教教师数量也更多。一项针对我国特教教师离职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7.9%的特教教师曾考虑过离职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特殊教育领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之举。教育家精神能够使特教教师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助力特教教师培养真正热爱残疾学生、忠于特殊教育事业的职业信念,增强职业定力,突破传统观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实际行动推动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特教教师教育家精神培育的路径与策略
作为教师职业灵魂的精髓,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更是一种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在特殊教育领域,这种精神体现为特教教师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理解尊重、对专业能力的精进创新、对特殊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
一是厚植人道主义情怀,引导广大特教教师深耕特殊教育理想。理想信念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引领激励着教师不断精进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残疾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特教教师应当时刻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教授残疾学生必备知识和技能、补偿先天缺陷的同时,更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其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残疾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同时,特教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特教教师职业的光荣使命,体悟特殊教育事业的独特魅力,认同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为自己是一名特教教师感到光荣和骄傲。特教教师还应时刻怀揣人道主义精神,从内心深处接纳包容每一名残疾学生,尊重、理解、欣赏生命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二是聚焦多元实践需求,为特教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支持。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实践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随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升,以及融合教育、送教上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等工作的有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残疾程度越来越重,残疾类型更加复杂多样,特教教师服务的场域已经扩大至普通学校和家庭等领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面临着较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为特教教师提供充分、有力的专业发展支持,通过集中培训、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特教教师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特殊儿童评估和干预技术、巡回指导的技巧和策略、重度及多重残疾学生的教育和干预、普通教育课程与教学、各类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等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锤炼育人智慧,提升育人能力,从而适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多元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求。
三是树立模范典型,激发特教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在政策层面给予了特教教师一系列特别支持,包括享受特殊教育津贴、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向特教教师倾斜等,从外部激励的角度切实提升了特教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特教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教育家精神本身是精神层面的高贵品质,还应当注重从内部角度激发特教教师贯彻教育家精神的行动自觉。为此,应树立特殊教育领域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模范和典型,例如在“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高级别荣誉的评选中对特教教师给予特殊考虑,扩大特殊教育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认同特殊教育的良好风貌。通过宣传和展示优秀特教教师的成长经历和发展成果,引导特教教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主动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增强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体悟与高度认同,时刻将教育家精神作为专业进步的风向标,促进教育家精神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深入融合与生长。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14日第1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