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撕伞’了吗?”这是近期“00后”教师课间互动的高频话题。他们的“撕伞”行为可谓层出不穷:用“花式抽背”替代传统提问,以“花式监考”防范作弊行为,甚至用“花式出题”打破常规套路……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体现了“00后”教师独特的行为模式。
与此同时,这些特质也让他们面临更多挑战。在师生关系方面,部分“00后”教师片面强调平等式的关系,模糊了师生界限,甚至影响了课堂教学。更有教师因管理方式招来质疑,比如曾有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给“话痨”学生佩戴扩音器,该做法因触及教育伦理而成为舆论焦点;在团队协作方面,“00后”教师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其常常对集体事务产生抵触,会因拒绝承担班主任工作而与校长发生冲突,被公众解读为缺乏团队精神。“00后”教师身上这种矛盾性可能源自他们内心对工作意义有更高期待,对负面反馈更敏感,对“无私奉献”等传统师德观念有不同理解。
与此同时,现实中“00后”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轻生的极端案例,也以沉重的方式反映出该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揭示了建立关怀与引导机制的紧迫性。
当争论越来越热,这提醒我们要理性、辩证地看待“00”后教师群体,从多角度理解、引导“00后”教师,帮助他们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社会大众要摒弃标签主义和刻板印象,营造包容的社会氛围。学校管理方式也要更具针对性且体现差异性,既要避免放任自流也要防止矫枉过正。但最重要的是“00后”教师能主动调适,这才是破解困局的根本之道。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可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扎实学习和持续实践缺一不可。“00后”教师要持续学习、敢于尝试、勤于反思,不断精进专业能力;在沟通协作方面,要将鲜明的个性转化为有效的沟通策略,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同意见,既要善于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塑造教学风格,也要理解教育工作的社会属性和集体要求,主动在团队与家长间构建良性互动。
心理韧性的提高同样重要,这是应对职业挑战的内在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认为,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总体呈现加剧趋势,普遍面临着发展性挑战与适应性难题。面对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00后”教师需要建立理性的职业认知和压力应对机制,努力培养积极坚韧的心态,以乐观、开放、进取的姿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以个性化的方式践行教育理想,激发自身潜能。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是一个动态调试的过程,需要在技术赋能中校准专业坐标,在理想与现实间锻造职业韧性。当调试成为日常,“00后”教师便有了破茧而生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7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