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湘文教沃土之上,“藏”于小巷深处、面积仅5亩的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简称“长师附小”)自徐特立先生1912年创办以来,已走过百余年历程。学校薪火相传,始终秉承先生“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与“大爱、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将徐特立的教育理想与长征中淬炼的坚定信念深深融入血脉,培育了一代代社会栋梁。如今,学校已经发展为拥有四所成员校的教育集团——长沙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属春建小学、附属致远小学、附属特立小学,成为湖南省基础教育领域一张亮丽的名片。
筑基:徐特立精神的光辉起点
徐特立1877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9岁时,父亲因饱尝没有文化的苦头,东拼西凑筹措学费把他送到一家蒙馆读书。从此,徐老一生孜孜不倦读书,在70岁时还制定了二十载读书计划作为晚年的奋斗目标:“我认为学习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要是不学习,思想一停滞,人就真的老了,只要不断学习,就永远不会衰老”。
1912年,徐特立正式创办长沙师范,同时创办了长沙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并任首任校长——这就是后来的长师附小。徐特立先生一生都在为革命办教育。在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征程中,徐特立以近六旬高龄毅然参加,成为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之一。即便在极端艰苦的行军途中,他依然不忘教育初心,在战士的斗笠上写字作为“活动识字板”,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教战士识字。他积极推广拼音文字,鼓励战士尤其是女战士争做“文化的主人”。徐特立更视书籍如生命,曾在遵义奋力从火堆中抢救书籍,并下令封存保护当地藏书;在行军路上,他宁肯自己步行也要让马驮书,甚至为护书而动情落泪。他将教育理想融入革命实践,在战火硝烟中坚守文化传承,毛泽东曾称赞他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这段长征经历,不仅丰富了徐特立的教育思想,更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深深融入了他毕生的教育实践与人格风范中。
传承:徐特立精神的当代践行
以“大爱”铸魂,涵养师德师风。徐特立先生常说:“教师要有爱,爱学生、爱教育、爱国家。”他还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徐特立不管是任校长还是当教员,对学生,从吃饭、睡觉到学生生病时的关心、照顾,都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田汉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诗人、国歌词作者,就读长沙县立师范时,他曾得到过徐老校长的特别关照和帮助。徐特立不仅将购书折交给田汉,为他读书“买单”,还为他买蚊帐防蚊虫。因为平易近人,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徐特立为“徐外婆”。
新时代,长师附小将徐特立的“大爱”精神融入师德建设,通过开展教师“探访徐特立故居”“参观徐特立纪念馆”“讲徐特立故事”“写学习徐特立精神教育叙事”等活动,引导教师以爱育爱、以德施教。同时,通过“手拉手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特立教师读书会”等机制,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实现精神与专业的双传承。学校青年教师初入学校都感叹:“长师附小的老师身上都有一股特别的‘红’色底蕴,那就是教书扎扎实实、育人认认真真,既是‘经师’也是‘人师’。”这种精神底色,正是对徐特立长征时期所展现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延续。
以“求真”立教,构建智慧课堂。百年长师附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代教育人从首任老校长徐特立手中接过教育的火炬。如今在总校长张华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创新。从2017年起,长师附小开启合作办学,逐渐形成了总校统筹管理四校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过程动态管理、学情精准评测……徐特立先生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在数字时代得到了新的诠释。
张华在“有条件认真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做”的倔劲中,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践行,让学校成为湖南省第一所颇具影响力的智慧课堂应用示范学校,因智慧课堂全员、全学科、常态化实践获评教育部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校。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劲头,正是长征精神在当代教育改革征程中的鲜明体现。2023年张华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以“奉献”润心,辐射引领社会。学校继承徐特立先生“教育为民”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帮扶、社区服务、公益讲座等活动,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广泛的群体。近年来,长师附小总校与新疆吐鲁番第六小学、湖南省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等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除了派出挂职副校长、骨干教师外,还组织开展了混合式全员教师培训、跟岗学习、送教到校、专递课堂等活动,用多种方式提升了受援学校教师的水平和受援学校的管理效能。
学校的“小小志愿者”还积极参与社区、街道、市县的志愿活动。这种“走基层、送教上门”的行动,也是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教育“长征路”的生动实践。
焕新:徐特立精神的“智慧”未来
作为湖南省“智慧校园”示范校,长师附小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一平台、多终端、全场景”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教学评管一体化,提升了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2017年,长师附小创新构建了“1324”智慧教育新模式,推进“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初步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教、学、管、评、测深度融合。英语课堂上,学生通过多种游戏化形式练习听力、跟读、模仿,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助力教师精准定位学生英语水平。在学生廖梓盛看来:“学习像做游戏一样。”课堂上,学生抢答得又快又好名字就会“上墙”;课后,学生作业完成得好还可以挣“智慧豆”。
徐特立先生曾说:“教育要顺应时代,更要引领时代。”长师附小从“黑板+粉笔”到“云端+终端”,坚守“爱的教育”底色,拥抱“智慧教育”亮色,将徐特立的教育精神与长征精神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红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办学新路。
(作者系长沙师范附属特立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10月22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