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拓资源 划片区 挖潜力 配教师

甘肃天水:打“组合拳”给大班额消肿

发布时间:2018-12-13 作者:特约通讯员 闫锁田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不久前,甘肃省天水市新华门小学迎来了一件喜事——校舍面积增大了,微机室、科技创新室和音乐教室都搬到新教室投入使用了。校长胡焱倬高兴地说:“还得感谢刘区长,他给我们‘抢’过来的房子真是给消除‘大班额’帮了大忙。”

胡焱倬口中的“刘区长”是天水市秦州区区长刘文玺。过去,新华门小学临街的3层楼是区政府下属部门的办公用房,胡焱倬心想,要是能把楼上几个单位搬走,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就能解决了。刘文玺听了这个想法后当场就拍了板:“只要能把学生上学的问题解决了,政府部门的同志哪怕搬到活动板房办公都行,给你们再拨100万元维修改造新功能教室。”

近年来,针对城区中小学“大班额”虚火不降的情况,天水市从秦州、麦积两个主城区入手,打出了一套给城区“大班额”消肿的“组合拳”。

项目推动,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桥南小学是麦积区的优质学校,在校学生2410人,附近进城务工人员多,每年光报名转学的随迁子女就有500余人,学校面临巨大的入学压力。

“虽然学生较几年前增加了近400人,但新教学楼净增了16个教室800个学位,平均班额一下子降到50人以下,还得感谢国家实施的‘全面改薄’项目。”桥南小学校长刘朝华说。

天水市自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全面改薄”资金40.33亿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5062个,涉及学校1943所,新建改建校舍126.61万平方米。2016年启动实施了城区教育资源提升“2521”计划,经过3年努力,城区增加学位2.5万个,优质学校学位供给大幅增加。

除了“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天水全市两区五县进一步挖掘城区优质学校的办学潜力,想方设法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增量,给消除“大班额”腾出足够的空间。

教室有了,空间大了,教师配备就得跟上。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乡村学校生源萎缩、教师出现富余,而城区学校又出现‘大班额’现象,即使有教室但往往教师被编制卡住,导致教师调不进来,这种情况下‘消除大班额’就容易流于纸上谈兵。”天水市教育局局长伏金祥说。

上述问题今年在天水发生了变化,该市市区和县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增加班级352个,教育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给城区学校调入教师735人,保证了城区学校正常运转。

秦州区教体局局长刘晓军介绍,该区今年从农村超编学校选调191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又把新招聘的166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农村学校锻炼。

堵疏结合,让学生合情合理入学

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市,现有人口380万,城镇化对教育的刚性需求逐年增加,化解“大班额”的任务相当艰巨。

“太多家长托人找关系,暑假期间教育局领导和城区学校校长都被迫把电话设置成空号或关机。”秦州区教体局教育股股长李晓军说起招生有满肚子苦水,“今年区政府制定发布了城区中小学招生方案,区长在区政府的大会上要求不能给学校添麻烦,这个口子一堵,我们的压力就小多了。”

“为了遏制择校热和学生无序流动,区里2015年就制定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合理划分各校招生片区。以前,城区学校每到招生报名时间校门口就排起了长龙,而现在家长完全不用担心了,孩子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在规定时间内随到随报。”麦积区政府督导室副主任、教育股股长冯佑说。

化解“大班额”光靠堵不行,还要加大疏导力度。

流动人口多,随迁子女多,是麦积城区道北片区的一大特征。该片区的区府路小学在满足片内学生入学需求后,学位就所剩无几了,区教体局还是给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学位,将其中一部分分流到实验小学,既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又均衡配置了生源,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

做强城郊,建立城区学校减压缓冲带

城郊地区往往是择校热最明显的区域,但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麦积区潘集寨学校近两年学生数量却稳中有升,其招生片内学生外流现象明显减少。该校离主城区6公里,是一所郊区农村九年制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1615名学生。

在该校四年级(1)班的课堂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51名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数学教师正在用平板电脑评价学生上一节课的作业。“我们学校除了一、二年级,其他年级各班都开启了AI(人工智能)实验班,学生兴趣非常高。”潘集寨学校校长鲜耀顺说。

做强城郊学校是天水市教育局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的一项重要举措。天水明确提出,通过联盟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教师走教、联片教研等措施,做强城郊和边远山区农村小规模学校,通过提升教学质量稳定生源地学生,同时吸引城区学生前来入学。此举相当于建起了一条“缓冲带”,疏解城区优质校入学压力。

经过近两年努力,目前,天水市两区五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分别占全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总数的3.61%、0.56%,远低于甘肃省教育厅今年下的6.37%和2.15%的红线。

“我们消除城区‘大班额’并不是一味严防死守,而是通过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更好地引导家长转变跟风择校观念,尽可能满足学生就近上好学的需求,通过招生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伏金祥说。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13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