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幼儿为本建创造教育“大厦”

发布时间:2018-12-23 作者:缴润凯 关迪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陈鹤琴指出:“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非常重要。

2001年,我园提出“三性并茂,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以葆有幼儿兴趣、呵护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想象力、挖掘幼儿探索能力为核心,开启了创造教育的探索。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创造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又一次坚定了我园进行创造教育的步伐。历经近20年的思考与实践,创造教育在东师附幼落地生根,我园幼儿思维活跃、善于探究、兴趣广泛的个性品质逐步凸显。

“三性并茂”是创造教育的根基

创造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天性、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我园,就是遵循“三性并茂,幼儿为本”的理念。

好奇、好问、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葆有天性就是引导、帮助幼儿,保护其好奇心,激发其在好问、好玩基础上的探索精神。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稳定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注重个性,就是尊重幼儿的差异。心性,指通过人的内心活动所表现在外的性情、性格、品质和品德。培养心性就是引导幼儿学会交往。

基于此,我们在组织所有活动时,都要考虑幼儿的“三性”,因为它是“创造”的出发点。为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我们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比如,我们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幼儿远足、去农田采摘、参观自然博物馆、参观航空馆等。为尊重幼儿的个性与培养幼儿的心性,教师既要注重发展幼儿各自的独创性,又要引导他们注重合作。以我园的建构游戏为例。在设计“梦想中的城市”时,从讨论怎样绘制图纸、怎样规划城市布局,到最终的材料选取、操作、搭建,教师都要求幼儿先要独立思考,然后自行商议确定搭建方案。当幼儿把建筑一幢幢搭建起来时,他们的创造愿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不同年龄段侧重不同的创造品质培养

我园在园幼儿分为小小班、小班、中班和大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会因身心发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创造性发展特点,因此,要培养的幼儿的创造品质也各有侧重。

小小班(2—3岁)和小班(3—4岁)幼儿模仿性强,思维更具体,创造能力处于萌芽阶段。基于此,我们致力于为幼儿创设能够调动创造兴趣的环境。例如,在区域游戏中,教师会询问:超市中没有顾客想吃的食物怎么办?怎样用手中的材料搭建小城堡?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解决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其创造意识。

中班(4—5岁)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基于此,我们将目标定位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孩子们有很多问题:为什么昨天下雨而今天不下雨?为什么糖在水里会不见了?等等。我们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对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幼儿在解开疑惑的同时,探索的动力也相应增加了。

大班(5—6岁)幼儿动作灵活,爱学、好问,表达方式多样。基于此,我们借助综合性的游戏活动,着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潜能。教师将结果教育转化为问题驱动的过程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与操作中了解“还可能是什么”。以此推动幼儿主动探索,体验创造的乐趣。

从五大领域着手进行创造教育实践

我园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将创造教育的核心目标确定为培养有兴趣、多好奇、善想象、敢探索的幼儿,并将这些目标融入五大领域,以区域游戏、主题活动、建构游戏、阅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幼小衔接活动、体育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

健康领域注重幼儿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幼儿未来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我园与东北师大体育学院教师联合开展动感篮球、中华武术活动,与长春市体育局联合开展娃娃足球等活动,使幼儿获得专业化指导的同时,磨炼其坚强意志。

语言领域注重幼儿想象力与阅读兴趣培养。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我们突出“创”的价值,创编谜语、创编儿歌、创编表演绘本剧……各种各样的创编活动,时刻引导幼儿去思考、去想象,大大提高了语言课程的张力。

社会领域注重使幼儿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主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探究。比如,在重大节日到来时,教师将节目创编、道具制作、表演游戏等任务完全交给孩子,要求其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及协作能力。

科学领域注重培养幼儿探索精神与发散思维。我园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探究能力等融入科学领域的活动。科学教师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情境、常见却神秘的现象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习得新知。

艺术领域主要是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培育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歌词,根据音乐编舞蹈动作,创作主题画、故事画、诗画、音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学习边界,利于其艺术创造潜能的发挥。

基于师幼共同发展开展多元评价

对创造教育进行科学评价是深化创造教育、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发展、提高保教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本着激励性、过程性、发展性、灵活性的原则,进行了多元化的创造教育评价探索。

创造教育的评价重在目标达成。为科学地评价幼儿,我们将创造教育的目标进行分解。教师通过对儿童作品的深入分析及对儿童的观察,评价幼儿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综合等创造能力的发展情况,最终形成“创造的足迹——儿童成长档案册”,使幼儿的创造成果具体可见。

创造教育的评价重在过程。我们分别从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出发,分别确定幼儿与教师的评价指标,侧重对创造教育过程进行评价。

创造教育的评价重在发展。我们强调所有评价指标都要把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认知能力、创造性的情感特征、创造性的技能技巧和创造性的人格品质等考虑进来,同时更关注未来。

创造教育的评价重在教师。教师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我们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观察法应用与实践的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同时,我们也编制“附属幼儿园保教活动评价表”及“家长满意度调查表”,对教师创造性的保教活动进行监督。

时代瞬息万变,只有会创造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使命就是为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人才。创造教育正是在遵循幼儿本性、启迪幼儿心灵、张扬幼儿个性的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儿童。

(作者关迪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助理)

专家点评

耕耘一片创造的沃土

王小英

创造是人的本性,也是人所特有的综合性能力。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学前儿童的心智虽未发育成熟,但却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秉承“三性并茂,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将“创造的教育”浸润、融入幼儿园教育生活的每个细节,以儿童创造性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了在不同年龄段与不同领域开展创造教育的有效策略,提供了幼儿园创造教育的实践范例。他们基于“葆有天性、注重个性、培养心性”的理念,激发儿童的创造兴趣、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儿童的创造人格,为儿童耕耘了一片创造的沃土。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未来儿童要用创造力武装

洪秀敏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秉承葆有幼儿天性、注重幼儿个性、培养幼儿心性的理念,以不同年龄段儿童创造性培养为核心,将“创造的教育”理念与五大领域有机融合,关注不同领域的关键经验呈现,利用科学而丰富的研究方法和扎实有效的实践策略,有序建构了创造教育课程,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营造了协同开发的幼儿园环境。

在近20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中,东师附幼人不断深化创造教育理论内涵,积累了鲜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今天的幼儿园创造教育和课程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23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