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热衷惩戒权得不到有温度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8-12-28 作者:金佩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前不久,江苏某小学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教育惩戒的指导建议”引发社会关注,也让教师该不该拥有惩戒权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有教师感叹:“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敢管孩子了,罚站不敢罚太久,批评不敢说太重。”问题是假如法律赋予了教育惩戒权,“熊孩子”就一定能管好吗?如果学生依旧“气焰嚣张”“对抗到底”怎么办?所以,惩戒未必就是教育的灵丹妙药。

热衷惩戒权得不到有温度的好教育。与其热衷惩戒权,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教育艺术的提升。教师自身如果有足够的教育魅力,惩戒权即便获得“尚方宝剑”,也会变成沉睡的“武器”。

从网上议论的情况看,教师较多关注学生作业拖拉不按时完成、上课走神或违纪等学习上的情形,感叹罚抄课文、罚抄听写中纠错的生字、留堂补作业以及扔粉笔头、罚站等做法被明令禁止,稍有涉禁都会被家长或学生投诉的无奈,由此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紧张,与家长沟通都感到恐惧。

当今的学生不好管、不敢管,当然有家庭教育缺失、家长不积极配合等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当代学生和家长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对教育的公平公正和人格尊严的维护有了更高的期待,是一种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老师要接受教育新时代的挑战,转变观念,提升专业化水平。但我倒觉得,更为重要的原因或许是我们的教育太功利,把教育的初心、教育的魂丢了。

当前,老师迫切需要的恐怕不是惩戒权的回归,而是回归教育初心,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老师不该总为学生的考试分数、班级的平均分而焦虑,而应真正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同时,要摒弃家长制管理方式,树立教育民主的理念,重建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平等尊重的良好关系。老师面对学生时,也要放下身段,不要总是一副寒冬的面孔,多点微笑,多一点时间与学生谈谈心、拉拉家常,密切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密切了,学生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愿意对老师掏心掏肺,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就能将班级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课堂便呈现出另一种良好生态。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2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