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好质量监测这个“晴雨表”

发布时间:2019-01-08 作者:吕春耀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反映的是区域教育的“健康图谱”,但报告数据无法形成对每一所学校的精准指导。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办法是,通过多措并举,绘就区域质量监测“晴雨表”,打通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构建监测结果应用机制

近年来,莲都区提出“教育提质八条”,即:明确办学质量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完善质量监控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营造良好提质氛围。

教育行政部门动了,学校不动怎么办?为此,莲都区一改过去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学校和学校比”的横向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校现在和过去比”的纵向与横向并重的评价方式。只要学校有变化,就会得到监测评价的认可。如此一来,就给中小学校长、教师们吃下“定心丸”,一心一意补齐学校短板。

教育评估监测结果运用于改进学校教学,是要进行系统化设计的。要建立评估监测结果的多维反馈机制,也就是评估监测结果要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等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反馈,这样便于不同主体明晰自身问题和责任,有利于形成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

建立评估监测结果的不同问题反馈机制,也就是面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反馈不同的问题,有所侧重,这样便于不同主体在自己的权能范围内解决主要问题。

打造一支专业评价团队

莲都区着力打造一支专业评价团队,设立了“区域评价员”和“校级评价员”两级,教育局教研室专门设立“评价教研员”岗位,承担区域内评价工作,“校级评价员”承担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两级评价员活跃在全区52所中小学校。

开展基于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学校自我诊断研究。选择与学校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发挥诊断在育人目标落地过程中不断“纠偏”的保障作用,使学校走上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建立基地校,积极探索内部评价办法的制定及自我诊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学校和教师逐步摸索出质量监测的解读之道。括苍中学成立了“校级评价室”,构建起“三级”评价管理机制;梅山中学开展基于大数据评价诊断的校本研修活动。同时,莲都区13所中小学还结成了“教育评价联盟”,大家互相交流、碰撞,形成了一些好的典型、经验与做法。

开展基于数据的再调研

评价的目的是诊断与发展,要善于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我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在全国323个样本县中,莲都区四年级“数学学业成绩”综合排位第35名、八年级第47名。“数学教学行为”综合排位四年级第108名、八年级第38名。

当找出与“数学教学行为”相关的数据信息深入分析时,我们发现,有15.2%的四年级教师和38.5%的八年级教师的教学行为“好”,有13%的四年级教师和8.2%的八年级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待改进”。

从数据看,八年级教师表现优于四年级教师,但在“学业成绩”指标的排位上八年级却低于四年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将“教师教学”作为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制定调研方案、开展网络和实地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等收集每一所学校的数据,为教学改进提供证据。

建立问题干预和改进机制,重点对评估监测发现的不同问题设计出可行性的干预措施和策略,并通过一些干预行动,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吕春耀为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教育局副局长,本报记者蒋亦丰参与整理)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8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