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风向:社会情感技能测评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13 作者:秦建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监测评价与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⑤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市场将减少低技术含量和只需简单沟通能力的职位,盖因此类工作可以逐渐被自动化以及外包等低成本形式所替代。同时,市场将增加对具有较好沟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2016年6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创新研究院与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共同发布《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该报告从全球范围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个国际组织和24个国家或地区(或称经济体)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分析发现,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为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共同高度重视的核心素养。其中,沟通与合作、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四大素养,皆属于社会情感技能范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致力于推动社会情感技能的培养。2014年3月,OECD非正式部长大会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培养认知、社交和情感技能平衡的、全面发展的儿童,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2015年3月,OECD发布《促进社会进步的技能:社交和情感技能的力量》报告,分析社交和情感技能对于个体幸福与社会进步(涵盖生活各方面,包括教育、劳动力市场产出、健康、家庭生活、公民参与、生活满意度等)的影响。报告得出重要结论:责任感、社交能力和情感稳定性是影响儿童未来前景的最重要的社交和情感技能维度;社交和情感技能的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技能,减少教育、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不平等;在一定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中,社交和情感技能能够被可靠评估;提供相关信息并制定指南有助于教育利益相关者促进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2017年12月,OECD发布《社会与情感技能:幸福、连通与成功》报告,计划评估全球部分城市与国家10~15岁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该项研究从2017年开始,跨度三年,2019年开展实地调查测评,2020年发布评估报告。

基于心理学界非常成熟的“大五人格模型”,OECD提出的社会情感技能全球评估框架包括五大技能:对于新体验的开放程度(思想开放,无偏见)、责任心(工作效能)、情绪稳定性(情绪调节)、外向性(与人相处)、亲和力(合作)。评估由“大五模型”的五个维度加上“复合技能”(两个或者多个技能的综合)共六大领域的19项社会与情感技能构成:成就定向、责任心、自控力、毅力(工作效能);抗压力、乐观、情绪控制力(情感管理);同理心、信任、合作(亲和力);好奇心、包容心、创造力(开放体验);社交能力、自信、活力(与他人相处);自我效能、批判性思维或独立性、自我反思或元认知(复合技能)。OECD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社会情感技能能够预测大量重要生活结果与重要事件的成功,具有可塑性并能够进行政策干预。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对学生社会情感技能的培养,如果缺乏可靠的评估指标,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也无法改善不足,学生社会情感技能的培养就只能靠运气,即取决于是否碰上重视这方面的学校和教师。

事实上,教育部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其中关键指标“人格品质”“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恰恰属于社会情感技能领域。

笔者在2016~2018年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中发现,14岁学生(初中二年级)的自律性、责任心和情绪行为调控这三项社会情感技能因素测评值合起来,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公民素养、师生关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0.640、0.506,均达到P﹤0.01的显著性水平;责任和自律合起来与阅读、数学、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47、0.260、0.229,P﹤0.01。社会情感技能高分组学生、低分组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分率相差28.79分(89.04、60.25)、公民素养相差20.11分(91.50、71.39)、师生关系相差24.06分(96.32、72.26)、阅读成绩相差8.70分(78.13、69.43)、数学成绩相差26.81分(79.58、52.77)、英语成绩相差17.71分(75.88、58.17),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达到0.0000。可见,社会情感技能显著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业成绩。

笔者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乐群外向、情绪稳定、有责任心、敢想敢为又注重现实、沉着自信、进取创新、自律严谨、心平气和这些品质分别使中师学生、中小学教师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成就,并且通过定向培养训练有效提升了15~19岁中师生的这些社会情感技能。

《中国教育报》2019年02月13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