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生长历程评价体系助力儿童精彩生长

发布时间:2019-03-27 作者:徐莹莹 来源:中国教育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个体发展的内涵也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核心素养的提出,直指新时代教育对个体发展内涵的规定性。由此,与之相应的素养评价也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关键课题。

借素养东风,落地生长校本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分别是如何处理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我国也从三个方面界定了核心素养的内容,分别是基于培养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文化基础素养,基于培养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素养,基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社会参与素养。以此为基础,深圳市海城小学创建了生长教育体系,提出了学习实践、生活审美、解疑思创、家国情怀四大生长素养支柱,开发了“人文与阅读”的春生课程、“科技与实践”的夏长课程、“生活与健康”的秋收课程和“艺术与审美”的冬藏课程,让学生从“德、体、学、能、情”等5个方面生长。

当下,关于儿童发展素养的评价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对评价信息的采集项目较为单一,较多依赖于学业质量检测的分值,忽视了对综合素养的分析与应用;二是当采集不同方面的评价信息时,阶段终结性的比较多,过程性的比较少,比如,当学生参与某项活动,只有获得“奖励”的,才被作为评价对象,而未获得相应“奖励”的,则没有机会被计入评价;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强调学校层面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家庭对学生的评价,从而导致素养评价的片面性;四是评价导向不明确,表现在儿童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目的、内容和方式,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彼此之间的关联度也不高,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很难成为改进教育教学的依据,也难以成为驱动儿童走向自主发展的手段。海城小学以“人人精彩生长”为办学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探索“可见”的评价方式,在记录学生在校内外生长历程的同时,更加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让评价结果成为教师调整儿童教育的依据,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评价的导向下发展素养,为完整的人生奠基。

助树苗生长,探索适合素养评价指标

从入学开始,海城小学的每名学生就都种下了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形象地代表着他们各自的生长过程和结果。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转化为各种各样的“生长能量”,“能量值”越多,“小树苗”就长得越快,逐步长成一棵可见的“大树”。同时,根据能量值,学生获取进阶式荣誉称号,还可以用积分兑换各种有意思的校园生活奖券,涉及学习实践、艺术审美、健康饮食、运动娱乐等方面,从而实现了评价的可视化、任务型、激励式,让素养评价更加有趣味、有意义,更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具体而言,学校根据四大生长素养的内涵,在该评价体系中设置了学力基础、生活习惯、实践活动以及常规评价4大板块。其中,学力基础包括各学科的日常学业质量、阅读各类图书及作业完成情况等;生活习惯包括学生在家使用电子产品、运动时间、睡眠时间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是生长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该板块不仅体现出学生在“生长活动节”中的表现,还能体现他们在各类学科活动中的表现,且校内、校外实践均作为评价依据。为了弥补对学生日常行为过程评价的不足,我校把班级对学生的过程评价融入常规评价体系中,用形象生动的“笑脸”作为“班级星”,并转化成相应的能量值;同时,为了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校根据每个班的综合表现情况为班级中每名学生赋值,换句话说,一个班级的综合评价值越高,该班每名学生都能获得越高的“生长能量”。此外,学校还将社团活动课程评价与常规课程评价相结合,成立了“生长评价助力家长团”协助各个班级,家长定期反馈每名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进一步完善素养评价内容。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的可视化和个性化指标体系,并着力于教师专业生长评价体系的建构,届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科研成果、项目与课程开发等领域的贡献都将一一“可见”。学校还将继续优化学生生长数据的采集渠道、学校安全防护物联、校园办公系统等,提升日常办公、组织管理、教学研评等的工作效率。

找寻客观依据,生长历程状态清晰可见

素养评价的首要准则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生长历程评价体系将“可视化”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切入点,创建了“可见”的教育教学场景,融入了游戏中的晋级、趣味、虚拟现实等元素,以生长评价系统为主,以称号系统、积分兑换系统为辅,把家校对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与结果都转化为“可见”的“种树能量”,把外部施加的教育力转化为儿童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把单一、少维度的评价转化为多元、立体的评价,促进儿童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而平衡地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主阵地,但课程与评价往往是脱节的,相互孤立甚至是仅仅关注学习结果,因此,寻找课程与评价的连接点显得异常重要。为此,从内容上,生长历程评价体系呈现出对学生参与课程情况的评价,包括课程门类、学习过程和结果等;从组织形式上,实施系统化的小组评价,以班级“吉祥物”精神为引领,以丰富的课程为载体,以班级文化内涵创建为动力,进一步优化生长历程评价体系等。通过可视化技术的渗透,形成可见的“数据”,改变教育评价的功利性,凸显教育评价的过程性、主体性和主动性,通过“数据”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证据”,也通过“数据”为儿童生长提供合适的“轨迹”。基于此,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可见的“数据”寻找到最佳的生长途径与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生长。同时,教师还能根据可视化数据去调整与开发适合的学习素材和课程,使得课程与评价相得益彰。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海城小学校长,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长教育可视化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80603]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27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