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少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榜样教育

——基于江苏省部分初中生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9-04-11 作者:崔欣伟 赵婕 来源:中国教育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也是教育者进行德性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当前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真实效果如何?榜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面临着怎样新的趋势?榜样教育怎样实施才能更有效果?

就这些问题,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针对江苏省初中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面向南京市以及苏南、苏中、苏北城乡初中学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1156份,收回问卷1106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077份。其中,初一学生536人,初二学生541人,男女比例相当。通过调查和访谈,对当前榜样教育的实然状态、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现状总体乐观

调查结果表明,少年儿童对榜样和榜样教育的心理需求是积极向上、多元化、时代化的,但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初中学生对榜样教育成效总体肯定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有效仿的榜样”,有80.22%的学生回答“有”,另有4.64%的学生回答“榜样就是偶像”。可见,榜样在初中生群体中的认可度相当普遍。关于榜样教育内涵的认识,有69.55%的学生表示“知道并且认同”,说明榜样教育具有一定影响力,对学生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73.44%的学生对“学校、老师所树立的榜样”表示认同。对于“榜样教育所产生的效果”,有59.05%的学生表示“效果明显”。78.49%的学生对榜样教育前景“持乐观态度”,凸显了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对于“当前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45.78%的学生认为“过于追求高大全的完美形象”,26.56%的学生认为“脱离学生的实际”等,说明当前的榜样教育依然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

    2.获取榜样资源的渠道多元化

调查显示,关于少年儿童获取榜样资源的渠道,52.83%的学生选择来源于网络,48.75%的学生选择来源于电视和广播,还有40.48%的学生是通过朋友、同学而了解的。可见,新媒体时代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等向学生传播榜样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传统的教师讲授与教材学习的方式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小,仅占18.76%。这提示我们,要积极地利用新媒体这一便捷有效且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做榜样的正向传播和教育引导。

    3.学生对“身边人”认同明显

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榜样类型是多样化的,选择同学、朋友的人数比例最多,为45.5%;其次是影视明星,占39.46%;家人、教师占32.87%。杰出人物一度是中小学生喜欢的主要类型,但调查显示,杰出人物如科学家、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社会精英所占比例远低于影视明星,劳动模范仅占17.92%,政商界精英占14.11%。在让学生写出他们所喜欢的榜样姓名和身份时,有学生写到了英雄人物,但这类英雄人物多是影视或虚拟动漫人物,很少有人写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等。

    4.对校内榜样教育的形式较为认可

调查显示,榜样教育的开展形式以身边人的评选、表彰居多,占58.12%;其次是在特殊节点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观看身边的报纸、电视,以班会形式进行主题活动等;通过志愿者服务及实践活动等开展榜样教育占比不高,占26.83%。这说明当前学校开展榜样教育的形式多样,越来越趋向于以身边人的事例来进行宣传和推广,使榜样人物能够更加接地气,更易接触和效仿。

    5.初中生榜样教育呈现新特点

调查显示,有75.3%的学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说明偶像崇拜在初中学生中非常普遍,多数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对于“偶像的吸引力”,选择偶像的内在品质如“人品”(35%)、“才华”(19.03%)、“传播正能量”(10.21%)的合计占64%以上,而选择偶像外在因素如“颜值”的仅占4.83%。关于选择偶像的方式,73.07%的学生是自主选择偶像的,教师、父母干预比较少。对于“偶像犯错是否应该被原谅”,64.44%的学生认为小错误可以被原谅,触犯底线的事情绝不原谅。关于“对少年儿童偶像崇拜的看法”,39.28%的学生表示青少年过度追星需要节制。有43.36%的学生表示偶像崇拜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有29.62%的学生表示没有影响。可见,多数学生对于偶像崇拜比较理性。

关于“老师、家长对待偶像崇拜的态度”,有近半学生选择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有26.09%的学生认为“老师、家长比较支持”。访谈过程中,教师们也表示,对于学生偶像崇拜并没有过多干涉,只有影响到学习时才会有所提醒。

    二、榜样教育需要理性分析和科学定位

榜样教育较之其他道德教育手段,可以通过榜样人物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道德形象唤醒学习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自觉,从而激发个体追求理想的愿望和激情,榜样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1.客观看待榜样教育的现实际遇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尽管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对影视明星的过度宣传等,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当前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效果是显性的,得到了受访者的总体肯定。对于榜样教育这种适合少年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必须予以肯定。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地方的榜样教育还存在脱离少年儿童实际、榜样形象高大全、榜样教育方法简单化等弊端。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以及当代少年儿童的新需求,我们需要冷静分析,针对现实困境提出有效应对方法。

    2.创新榜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途径

从调查结果看,榜样教育采用形式最多的是开展先进分子的评选、表彰,占58.12%;其次是在特殊节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占48.65%。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同学作为榜样,这说明学校所开展榜样教育的形式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于所喜欢的榜样类型,选“同学、朋友”的比例最高,占到了45.5%,可见,学生更愿意以身边的同学、朋友作为自己的榜样,因为以身边的人为榜样,可以和榜样朝夕相处,既能从榜样身上学到良好的品质或其他优点,也能看到其身上的不足,这样的榜样更真实可信。

关于“学校榜样教育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选择最多(56.08%)的是“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是“榜样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参与榜样的选树工作。同时,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形式多样化、传播便捷性、内容趣味性的优势,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路径。

    3.挖掘偶像崇拜的正向德育价值

偶像崇拜是少年儿童的一种过渡性需求,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特定阶段需求的产物,不能简单地予以压制,应理性分析评判,合理引导。访谈中,当问到关于榜样与偶像之间关系的看法,大部分教师赞同将偶像包含在榜样这一大概念之下,榜样未必能够成为偶像,但是偶像可以转化为榜样。积极、正向的偶像可以树为榜样。偶像则赋予了榜样时代性的特质,但并非所有的偶像都值得效仿,所以要倡导理性崇拜偶像。基于此,有学者提出建立“偶像—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将追星、偶像崇拜的意念、热情转化为奋斗的动力,这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其实质与榜样教育殊途同归。可见,偶像崇拜的德育价值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拓展榜样教育的新空间,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淡化偶像光环,化偶像为榜样,将偶像的吸引力与榜样的道德教化功能结合起来。

    三、创新机制完善新时代榜样教育

    1.尊重学生在榜样选树中的主体地位

当下,社会价值观多元,自媒体新媒体发达,学校教学模式也发生革命性变革,新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发展需求更具体、更多元和个性化,这要求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榜样教育的吸引力。

要从注重榜样的多样性、现实性,榜样教育的自主性、实践性等方面增强榜样教育的时代性,从而为榜样教育赋予新的内涵。既要提高传统英雄人物、各行各业先进模范、杰出人物的影响效果,还要创新榜样教育,树立新时期少年儿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少年儿童,引领少年儿童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

不同学生个体对榜样人物的选择和模仿,会受制于个体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成熟程度、知识结构和生活背景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因此,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特点,培养网上的少年儿童正面偶像;针对明星榜样凸显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关注明星在成长过程中对理想的执着与坚持,深入挖掘偶像魅力之所在。

可以发动学生推选校内校外值得效仿学习的人,让学生选择、策划、宣传,教师扮演指导者的作用。在选择榜样对象和故事时,保证真实性。要发挥教育者、家长、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榜样示范作用。优化社会道德文化和网络媒体环境,强化氛围熏陶;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2.选树贴近生活的多元榜样形象

榜样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中的榜样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其道德行为更适应当前学生的道德心理需求,更容易唤起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榜样不是“神”,他也有优缺点,正是其不完美才能让人感到真实,才不会让人觉得学习榜样是可望不可即的事。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男主角陈勇,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形象,虽然他也犯过错,就如电影主题曲所说:“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正是这个平凡甚至一开始看起来缺点很多的人,后来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引起多数人共鸣的原因。

偶像不一定都是趋于表面、满足感官需求的,偶像也有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品质。问卷调查也发现,偶像最吸引学生的品质是偶像的人品,如勤奋、自律、爱心等。所以,充分挖掘偶像的闪光点,化偶像为榜样,可以扩展榜样类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调查也提示我们,处于初中时期的少年儿童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在效仿偶像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引导。

    3.创新榜样教育方式方法

道德源于生活,也需融入生活,榜样教育要改变以往灌输式、问答式和说服、规劝、强迫的教育手段,应倡导更多的角色体验、情感互动和行为表达。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可感的人物中选择效仿对象。在宣传榜样人物的时候,可以在不损伤其影响力的前提下,呈现他的缺点,设置情境,让学习者寻找、观察榜样人物所蕴含的优秀品质。

当前,网络新媒体运用普遍,主要包含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这种新媒体方式能够更加清晰、直接地向学生展现榜样形象的全面性。通过数字媒体的宣传,榜样的形象可以更加饱满。学校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推广宣传榜样的精神实质和感人经历。要扬长避短,发挥新媒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价值观、改进榜样教育、促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正向作用。

    4.构建“三位一体”榜样教育合力机制

榜样教育的创新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教育体系,形成育人合力,达到优化榜样教育的目的。

突出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品质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的带头作用。学校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先进个人、集体选树、表彰活动,如班级评选、少先队评选等,搭建榜样教育的多种活动载体,形成学习榜样、效仿榜样、尊重榜样的价值观和德育生态。

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教育是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作用、家庭生活的渗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示范作用,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长要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言行,积极肯定主流榜样形象,营造健康向上的家风,以正向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成长。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营造崇尚英雄、崇尚模范、崇尚榜样的社会氛围,引领构建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大众媒体要践行社会责任,克服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的导向,做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引领者,要多宣传为国家、社会作出默默奉献的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引导公众和少年儿童形成劳动光荣、奉献光荣的道德文化认同。社区要积极为少年儿童榜样教育提供便利,在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站,支持学生在服务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新时期的榜样教育发展需要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共同构建“多方参与,共育人才”的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本文为2017年全国少工委少先队研究重点课题(批准号2017ZH30)“当代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研究”的成果,课题主持人崔欣伟。作者崔欣伟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赵婕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1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