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看扬州上“活”德育课

发布时间:2019-04-16 作者:特约通讯员 谈雷 楚楚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李爷爷、张奶奶,我来看你们啦!最近身体好吗,吃得香吗?……”3月25日下午,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中学生价值取向大讨论活动,该校高一(1)班学生通过“把温暖送进空巢之家”的情景剧,将自己参与的公益行动“搬”上了舞台。这是该校连续十二年举办该活动。

春风化雨,德育为先。如何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让德育课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江苏扬州教育人一直探索的课题。

构建系统德育课程,让学生在行动中涵养美德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扬州将着力点落在了德育上。3月13日,一场特殊的班会课在扬州市第一中学的报告厅内举行。“同学们,请你们写下生命中最重要的5样东西,然后一次次去掉相对次要的,直至留下最重要的一样……”课上,老师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唤醒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内化和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提高德育效能,学校一直在尝试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市一中校长张晓林介绍,今年春季学期,学校引入了“共创成长路”德育课程,“枯燥的说教适得其反,而共创课堂的体验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更理性、更快乐、更自信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

从小学到高中,扬州每所学校都在深耕德育课程,积极推进课程育人。扬州市汶河小学数十年坚持的小公民实践课程、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创新开设新儿童哲学课、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多年坚持生涯教育课程、扬州中学将学会做饭等生活技能培养纳入校本课程……

仪式引领文化浸润,德育最应触动心灵

“今天,我18岁了,我要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这是2月25日扬州邗江区公道中学高三成人礼上学生写下来的话。不仅仅是成人仪式,从开学仪式、升国旗仪式,到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毕业仪式等等,一系列的仪式成为每名学生成长记忆中最庄重而美好的注脚。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竹西中学校长刘岚是一名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在她的微信朋友圈内,校园里的一只大白鹅频频“出镜”。这是去年4月开始她和初三的学生一起饲养的,当学生临近毕业时,曾经毛茸茸的小鹅也已羽翼丰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懂得了关爱、陪伴、责任等的含义,认识了生命的宝贵。饲养这只小动物,传递的是我们的生命教育理念。”

“学校活动一定要坚决摒弃空洞乏味的‘说教’,开展真正能进入学生内心的德育活动。”邗江区公道中学校长沈文涛说。从2018年起,扬州大力倡导中小学组织学生在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基础教育阶段阅读一百本名著,背诵一百篇名篇,了解一百位名人,欣赏一百首(幅)名曲(名画),观看一百部优秀影视剧,简称“五个一百工程”。《音乐之声》《小鬼当家》……几乎每个周末,看电影、读名著都是全市中小学生的“打卡”项目。

“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浸染生命底色,也是渗透德育的一种形式。”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应华坦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尤其要思考,地方教育将给学生的今天带来什么,给未来留下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德育就是“根”,高质量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成绩,更是为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家校社合力,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赶紧调一下,火太大了……”一盘番茄炒蛋,让邗江区美琪学校新初三学生蔡曼仪不知所措,这是15岁的蔡曼仪人生中学做的第一道菜。

好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去年6月邗江区发布《家务劳动指南》,初中生要掌握洗衣服、做菜等家务技能。邗江区还先后研究发布了《好老师指南》《好父母指南》以及《好学生指南》,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我们主张,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内部动因与外部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相互协调,形成教育合力。”邗江区教育局局长何云峰认为,德育是一个大集合,它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必须加快转型,要将教育发展的中心转到提高质量、深化内涵和提升品质上来。”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应华说,2017年,扬州市教育局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适合的教育”为引领,“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育高品质学生”,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奠基。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6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