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网游防沉迷容不得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19-05-23 作者:夏熊飞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报告》体验的50款游戏中,仅有17款游戏产品在登录时强制用户实名,不足四成。17款强制实名游戏产品中,2款游戏在持续游戏3个半小时的过程中一直未出现健康时长提醒信息。使用12岁以下未成年人身份登录进行测试时,仅有10款在当日游戏时长累计1小时的时候出现了强制退出。

95后、00后作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与游戏产业、文化的不断完善,可谓不折不扣的网络时代原住民,网游于他们而言与父辈小时候流行的踢毽子、丢沙包等游戏项目其实并无本质差异。因而,面对孩子对网游的热衷,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一味封堵,社会舆论对青少年玩网游也日渐变得宽容。其实,停止对网游的“妖魔化”,既是对孩子们的尊重,也让孩子与家长之间有了达成共识的可能。

“堵不如疏”已经成为得到公认的更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这里的“疏”并不意味着让孩子随心所欲置身于网游之中,而是在有足够防沉迷机制的前提下,让他们通过适度网游缓解精神压力、放松心情。

因为,一旦孩子沉迷其中,不仅网游的正面作用全无,还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更会危及青少年视力健康。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消息,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网游可谓“功不可没”。为此,不少专业人士在呼吁“应尽快推动游戏防沉迷与近视防护社会共治”。

当然,防止孩子们沉迷网游,家长与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靠人来管,毕竟效果难有绝对保障,家长可能要忙于工作,学校面对的是大量学生,如果要他们百分百确保没有沉迷网游的“漏网之鱼”,的确是强人所难。

网游种类如此之多,热衷于网游的孩子数量巨大,因而要想彻底解决满足孩子网游需求与沉迷之间的矛盾,还是得靠有效的技术来管理。2010年8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也规定了要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

可即便有多部法律法规为孩子们防网络沉迷保驾护航,体验的50款游戏中却依然仅有不足四成的网游强制实名,还有些账号因超时被强制退出后依然能登录同一公司旗下的其他游戏,防沉迷名存实亡。

在网游防沉迷中搞形式主义,危害不容小觑。因为这些防沉迷机制的存在,家长和学校会放松对孩子们与网游接触的监管,可如若“所托非人”,防沉迷机制失效,孩子就陷入了“三不管”的空白地带,从而有可能彻底陷于其中无法自拔,耽误学业、荒废人生。

对于防沉迷中的形式主义歪风,要坚决刹住。企业不能唯利是图,在通过网游盈利的同时,也要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种种防沉迷措施予以不折不扣地落实。而监管部门要加大核查力度,避免企业说一套做一套,对于搞形式主义的网游企业,必须严厉追责,让其付出应有代价,甚至“关门大吉”。唯有摒除形式主义,方能筑牢网游防沉迷的篱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23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